作者:记者刘家兵实习生马莹
野柴胡、野羌活、三七、生山甲、炮山甲、西洋参等中药材近期涨声一片,其中三七的涨幅翻了一倍,现在一等品10克将近20元,而去年同样品质的药材10克才10元。这些药材的涨价,是否引发蝴蝶效应?引起中药材市场的普遍涨价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药商、医院:近期没有感受到明显的价格变化
带着中药材是否涨价的疑问,记者于8月26日前往安宁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周边聚集着许多家中药材饮片和名贵中药材批发商店,店内排放着大量中药材,弥漫着中草药特有的味道。
当问及最近药材是否涨价时,百宝药业的负责人说,近来中药材价格没什么变动,一些药材早在去年就已经涨价了。因为是周末,店内负责中药材采购的人员不在,更为详细的价格波动她也不是很清楚。另外,安泰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几位店员很明确的告诉记者,药材价格还是比较平稳的,最近没有变化。
兰州得仁堂诊所中坐诊的老中医杨得仁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部分中药材出现了涨价。野柴胡现在10克市价2至3元,而去年的价格是1.5元,家种柴胡也只有1元。野羌活10克2元,家种羌活价格在1.2到1.5元之间。三七的价格早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上涨,去年品质较好的三七10克只有10元,品质一般的10克5元,但目前一等品10克的价格将近20元,普通品10克涨到15元。生山甲是去年涨的价,1克价格为15元,三四年前的价格是1克1元,涨价幅度之大实在令人诧异。现在市场上炮山甲1克也卖到8至10元。西洋参一等品1克3至4元,普通品1克1至1.5元。在部分药材涨声一片的同时,金银花的价格最近却又下降,由去年每10克5元下跌到每10克2.5元。
农销办公室:新药材上市后价格会稳中有降
日前,从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获悉,今年甘肃省中药材面积不仅有所增加,加之降雨量偏多,产量也有所提高,预计新药材上市后价格将会稳中有降。
今年甘肃省除当归价格种植略有下降外,其他中药材面积均有所增加,加之降雨量偏多,中药材长势好于往年,单产提高已成定局。同时由于产地药商、药农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市场抛售行为减少,产地大多数品种库存量较大,预计新药材上市后价格将会稳中有降。其中,由于党参市场需求较大,产地库存减少,销售价格可能持续高位运行。由于当归历年库存量较大,近3年来价格一直在每公斤23元左右,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预计当归产地价格可能呈趋降态势。近两年黄芪价格持续上涨,许多药商存货观望,导致目前库存数量较大,今年种植明显增加,后期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加大。甘草、大黄、黄芩等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价格平稳,预计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药市快讯:党参价格保持高位运行
就党参这一味药材来说,在今年整体的低
迷中始终保持坚挺运行态势,7月底8月初更是罕见地再次发力再次站上统货85元/千克左右的高位,并且没有回落迹象。今年党参库存空虚,到目前,最大的产地市场渭源每集的原装货只有几吨到十几吨,与往年旺季动辄数百吨的景象相去甚远。以目前的上市量,不要说药厂大规模进货,就是供应首阳的个体加工户都不够。
今年药农的种植积极性可谓前所未有,甚至一些新产区也有人租地种植。但党参是多年生植物,除了甘肃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法外,其他地方大多采用直播方法生产,直播种植生长期最少需要三年以上才有产量,而我省产区去年遭遇大旱秧苗出苗不好产量不大,上市时间持续不到一个月,充分说明今年的扩种相当有限,虽然前期雨水充分,出苗齐整,但入秋之后的天气对其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后期如何还得看老天的脸色,指望产新回落有一定风险。即使是丰产丰收,新货上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难以大规模冲击市场价格。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各类补中益气药材普遍进入销售旺季,党参为温补类传统大宗药材,在南方各地的食补中用量巨大,入秋以来,广东、福建等地食用党参,使党参片需求复苏,带动陇西加工户购货增加,是带动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一直勒紧裤带等待降价而限产停产的大小药厂,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库存消耗已近极限,面对需求旺季,不可能再一味限产。刚性需求的带动和紧缺的货源供应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
党参无可替代的药食两用价值决定其刚性需求较大,而目前不乐观的生产和供应形势决定了其必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高位运行态势,甚至短期内不排除再次走高的可能性。
5月份发生在岷县泥石流灾害,导致岷县20.9万亩中药材受灾,成灾16.8万亩,绝收9.2万亩,并且很多地方遭遇洪水和淤泥淹没,而且这些地方在三年的时间里面都没有办法恢复种植。存放在种植户家中的药材大部分都被洪水冲走,受灾的土地也很有可能发生灾害,影响产量。
灾后,有很多资金雄厚的药商着手大量收购药材,短期内拉动了市场价格的上涨,而本地药商仍处于观望状态。定西渭源县中药材协会会长黄照斌在灾害发生后介绍,市场上药材的存货量还是很大。从后市看,当归的价格有可能会迎来新的涨价季。一方面是受灾情影响产量会大幅减少,另一方面,药材从去年进入下跌周期,种植户积极性受挫,今年当归的种植面积缩减。
我省现状:陇药增长势头强劲
目前我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尤其是地道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2011年甘肃省种植中药材255万亩。产量53万吨,产值34亿元。同时,国药集团、康美药业、重庆太极、神威药业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投资项目落地甘肃,省内制药企业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进一步加大,推动陇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陇西、岷县、渭源、武都、文县、礼县等6县区,累计繁育中药材原种932.5亩,产原种2.15万公斤。在陇西、岷县、渭源、漳县、武都、宕昌、文县、西和、礼县等9个县区,累计繁育良种7.24万亩,产良种340万公斤。繁育种苗12.26万亩,产优质种苗3480万公斤。
据了解,目前在中药材优势集中产区,种植药材促进农民增收作用突出,10万亩以上的重点县农民种植药材收益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在重点产区乡镇,药材种植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更高,如宕昌的阿坞、理川、哈达铺分别为75%、70%、67%;武都的马营、陇西的首阳、岷县的梅川分别为67%、65%和58%。
近年来,我省中药材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在主产区还涌现出了一批中药材初加工专业村、专业协会和合作社,通过加工,增值增收,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目前,甘肃药材加工业已由农户分散的清洗、整理、饮片加工为主,向专业加工企业中间物提取、中成药生产以及系列保健、美容化妆品开发方向发展。
兰州市今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万亩以上,主要集中在榆中县北山和永登县,以甘草、黄芪等为主要种植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