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出租车疯狂宰客违章综合治理须缓解运力紧张
新华网合肥8月28日电(记者葛如江、张紫赟)牌照、顶灯、计价器、发票,应有尽有,连坐垫和车身外形都与正规出租车一模一样。近日,安徽合肥交通运输管理处集中销毁156台“克隆”出租车,这些车通过非法途径“乔装打扮”成正规出租车,进行非法营运,从中牟利。
专家分析指出,利润高、违法成本低是“克隆”出租车泛滥的根本原因,而正规出租车覆盖率不足也为其提供了市场,建议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理性对待增加运力问题。
下线出租车换个“马甲”再上路
日前,记者走进合肥一家能源再生公司的分解场地,绿色的出租车在堆如小山高的已拆解车体中格外显眼,只不过被拆解成铁块,早已看不出车形。旁边,工人们手持氧割机将剩下的“克隆”出租车切割成块,据公司业务主管李付礼介绍,“这些车都要被完全销毁,回炉炼钢,防止再流入市场。”
“经过检查,多是下线出租车‘乔装打扮’而成。”合肥市运管处工作人员介绍,合肥市规定,下线出租车转户前需要去除顶灯等明显标志。那么,这些脱了“外衣”的车,是如何又穿上“马甲”混入市场的呢?
调查显示,目前合肥市场上的“克隆”车辆,多是市内出租车下线转出后,非法获得假牌照、计价器等,改装成正规模样,进行非法营运,“下线出租车卖得便宜啊!才几千块钱。”
“合肥出租车一般每四年更新一次,每年下线的车在1000辆左右。”据合肥市运管处出租车管理所所长姚红松介绍,在这些下线出租车中,很小一部分是达到年限报废的。不少出租车摇身一变成“克隆”出租车,回流到市场。
据合肥警方介绍,仅8月8日凌晨,合肥街头至少9辆出租车的顶灯、计价器和发票全被洗劫一空。警方表示,类似事件早有发生,被盗物多用于“克隆”出租车。
合肥市运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查获“克隆”出租车的方式主要是:市民举报、的哥举报、交通违法检查与稽查辨别。
自恃“一身假货” 违法、宰客无顾忌
“由于其隐蔽性强,闯红灯时有恃无恐,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据合肥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克隆”出租车是黑车中危害性最大的,“本身车况就差,而且所有信息都是假的。发生交通事故后,车主弃车逃逸,根本找不到责任人。”
这种信息造假严重影响到市民正常出行,正规出租车的营运秩序也因此受到危害,“因为它的车牌号是伪造的,经常出现和正规车‘撞号’的事情,正规车莫名承担了它所有的违法责任。”
“当时我在市区南边的经济开发区开车,接到公司电话,说交警在东边例行检查时发现了一辆车,和我一样的号牌。”合肥市新亚出租车有限公司李祥师傅曾遇到过这种状况,“当时交警让他靠边停车,他做贼心虚,就跑了。”
李祥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和其他的哥约定好,以后只要看见对方车牌号,如果司机对不上,就一定要互相打电话提醒一下。
专家称:“克隆”出租车盛行折射市场管理难题
尽管道交法与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对涉牌涉证伪造都有明确处罚规定,但因为市场需求大,利润高,而违法成本低,“克隆”出租车仍然屡禁不止。
出租车司机汪师傅告诉记者,在黑市弄到一辆“克隆”出租车,仅需几千元。“如果跑起来,一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而在出租车公司,每月交给车主4500元份子钱,交给公司200多元,还要天天干,不干也要交钱给车主。”
“很多都是偷来的,也有买来的,从运管处、报废公司、处理厂,这里面很多环节都能够把设备弄出来。”汪师傅说,连燃气罐都能搞到,而且燃气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气时根本不看加气证。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分析,出租车管理监督上存在很大漏洞,才会让不法分子在多个环节有机可乘。“现在打车难问题普遍存在,才让‘克隆’车有市场。”
据了解,合肥市市区常住人口在不到10年时间从100多万猛增到300多万,而出租车数量仅增加2000辆左右,目前登记在册的出租车8359辆。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打车难问题再度凸显。
既然出租车需求大,为什么不增加出租车运力呢?“营运证”成了出租车行业里解不开的“死结”。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场上出租车的营运证已炒到四五十万元一个,甚至更高。如何解开“营运证”这个“死结”,专家建议: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监督力度与范围,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另一方面,理性看待新增运力的问题,“出租车的运力是重大民生问题。亟须以科学和发展的眼光思考是否放开、如何放开的问题,应当有计划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