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多美滋、美赞臣在内的多个洋奶粉品牌再度被曝提价,配方微调或换个包装后,最高上浮达20%。这是部分洋奶粉一年来第四度调涨。洋奶粉究竟为何轮番涨价,成本上升、配方调整抑或是改换包装等涨价理由,站得住脚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据新华社电
市民反映:“换个新包装就要涨两成?”
对许多消费者来说,洋奶粉轮番涨价已不是新鲜事。仅过去一年间,部分洋奶粉价格“你方涨罢我登场”,价格一路走高。惠氏、雅培、美赞臣、雀巢等都跻身其中。
今年以来,洋奶粉轮番涨价的频度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半年一涨”,正在变为“一季度一涨”,涨幅也从一般的10%向20%甚至更高跃进。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多家超市和母婴店发现,多美滋的“金盾”系列奶粉已经下架,被号称升级版的“优阶”系列取代。销售人员证实此次因“系列更换”而调涨的幅度在10%左右。
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一家沃尔玛超市内,新包装的“安婴儿”“安婴宝”系列比旧包装价格贵两成左右。而在淘宝商城红孩子旗舰店,美赞臣新包装的“安婴儿”A+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400克盒装售价109.5元,相比旧包装的79.8元,提价幅度更是超过37%。
“换个新包装就要涨两成?”上海白领李蕊感到很无奈。
涨价理由“成本论”“配方说”不靠谱
洋奶粉屡屡提价,涨价理由无外乎四种:成本论、配方说、关税论以及更换包装说。消费者不禁要问,这些提价理由能不能站住脚?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显示,洋奶粉奶源价格连续下行。
若奶源成本并非主因,那涨价的真正“推手”是新配方吗?
据业内人士介绍,洋奶粉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这些相对奶粉本身而言其实微不足道。以微调配方为名加价,不靠谱。
也有企业以奶粉进口关税问题为涨价托辞。但实质上今年年初关税回调,并不存在新负担。
在洋奶粉涨价的四大理由中,仅剩下了“更换包装说”。记者查看新旧包装,除了盒子颜色深浅有所不同,产品外包装区别并不大。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指出,洋奶粉“想涨就涨”的“底气”其实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控。目前国内八成的高端奶粉市场被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奶粉近年来份额相对萎缩。
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发
助推对洋奶粉依赖
事实上,洋奶粉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质表现并非“铁板一块”。一些洋品牌曾被消费者投诉“有虫”。产品污染被召回、含有福尔马林或微量放射性铯等问题,也都不时出现。
近年来,由于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发,客观上助推了我国奶粉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专家指出,洋奶粉厂商和销售方也恰恰抓住了这种心理。
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在目前这种洋奶粉“底气足”的“卖方市场”上,定价难做到价廉,但至少应该做到“物美”。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拷问洋奶粉企业的自律。他分析,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部门也应在报告中详细标注奶粉检测项目和测出的数据。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陈三有等指出,要想改写洋品牌受宠、国产品牌备受冷落的局面,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自身应潜下心来重建消费者信心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向国人证明自己产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