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6月24日讯 (记者 马辉) 中国消协与国家发改委曾联合发起了“明码标价”活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记者走访济宁城区的家居卖场发现,虽然一些品牌专卖店已经开始推行这种方式,不过即使是一些标了价的产品,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降幅。
“您相中哪一款了?我可以给您报个价格。”在某家居品牌专卖店,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每个产品都标有价格,但是当记者询问时,销售人员便会拿起一个计算器,给记者报出价格,而降幅要远比标价低得多。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一些床品及沙发的专卖店,虽然一些产品上都标有价格,但是销售人员却还要算出一个折扣价,而这个折扣价根据品牌不同,有着从五六折到八九折之间的优惠。 市民王女士在某家具品牌店购买了一套家具,按照店内明码标注的价格,成交价达到3万多元,而王女士经过大半天的软磨硬泡,最终成交价不到2万元。
一位从业多年的销售商陈女士告诉记者,如果要推行明码标价,必须要像很多超市或者卖场那样制定严格的“游戏规则”,但是现在看,这样做有点难度。毕竟家具、建材是大宗商品,而且在品牌众多的情况下,竞争又非常激烈,厂家希望商家都走量,而商家如果坚持明码标价的话,不能迎合消费者,反而受损失的是自己。
“家居广场的促销还是很频繁的,除了针对刚需客户外,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也很有必要,这种背景下,明码标价的意义就缩水了。”某家居广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消费者对家具定价潜规则不熟悉,家居卖场要走“明码实价”的道路,就要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强制性让商家统一收银,实价销售,而这种营销模式,无疑要冒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