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鲜榨”果汁大多无关水果 成本几毛钱 利润10倍以上 有酒店也勾兑果汁销售
统筹:殷玉国□采写:本报记者 陈彤彤
随着天气炎热,街头的各种饮料也随之热销,不少市民还特别喜欢选择各式各样的“纯果汁”,来消暑降温。但是,记者在调查济南街头果汁后,发现其存在暴利空间——— 有的所谓“纯果汁”只是用食品添加剂和水勾兑出来的,大多与水果无关,成本仅有几毛钱,但卖给饮用者时,价格却达到五元、十元甚至十几元。
而在暴利的背后,随意调配各种添加剂以达到增添“纯果汁”口感目的,已成为不少果汁卖家的行业潜规则,甚至有部分酒店也在果汁销售上暗箱操作。
1分钟做出1杯“勾兑果汁”
西瓜汁、柳橙汁、芒果汁、草莓汁……几乎各式各样的水果汁,都能在街头果汁店的价目表上出现,这些果汁价格,依照所选择水果的不同、杯子的大小,少则五元,多则十元,部分较贵的甚至达到十几元。
在山师附近的一家人气较旺的果汁店,记者花五元钱购买了一杯柳橙汁。只见这间店面中,虽然标着各种水果的字样,却在店中找不到任何水果的踪迹,只有一个个玻璃瓶子,上面写着各种水果的字样,瓶子里则装着较为黏稠的液体。
只见女店主熟练地从一个写有柳橙字样的瓶子里,舀出一勺黄澄澄的浓缩液,放入杯子里,接着又倒入杯中适量水,给杯子加冰、压膜、摇匀、插管后,就递到记者手中。前后时间,仅仅用了不到一分钟。“这果汁里,确实加了柳橙吗?”记者随口问道。“果汁都是浓缩的,浓缩汁里就有柳橙!”女店主闻言,不耐烦地抬抬眉毛说,“这个价格,只能买到浓缩的,带果肉的不得几十块?!”
勾兑果汁已成行业“潜规则”
记者走访济南街头多家果汁销售商家后发现,勾兑果汁并非一家独有,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就是一种行业“潜规则”,“谁不这么做,就别想赚到钱。”“对比一下市场上水果的价格,再看看这么低的果汁价格,就能看出点门道来了。”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能够稍微用心依照市场水果价格来核算一下,就不难看出“勾兑果汁”的秘密来了,“很多水果的单价都非常高,出汁率又低,想要用这些水果榨汁,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位业内人士举了个例子,按照夏季市面上最常见的西瓜来说,出汁率是水果中很高的了,但是五斤西瓜才能榨出一杯500毫升的西瓜汁来。按照一斤西瓜一元钱计算,一杯500毫升的纯西瓜汁,其制作成本至少就需要五元钱,“这样一来,商家不注定要赔本吗?”
相比较那些出汁率较小的水果来说,想要做纯果汁,成本会更高,类似荔枝、草莓、蓝莓等水果,也都是这样。
一番对比下来,就能发现用浓缩果汁不仅省事,而且利润也非常高。有的商家为赚取更多利润,会购买相关原料自己“勾兑”。所以,用浓缩液勾兑果汁已是果汁行业的“潜规则”,浓缩果汁、香精、食用色素等添加剂都可涵盖在添加范围内。
标着“水果名儿”,其实都是添加剂
根据业内人士的指点,记者到济南销售食品添加剂最为集中的天桥周边进行走访。在一些销售果汁原料的店铺中,记者见到各种密封的袋装、罐装的浓缩粉、浓缩液,虽然都标着不同的水果名,但是几乎每个档次的添加剂都是一个价钱,原料也是大同小异,除了所谓添加的水果不同外,各种添加剂和配料几乎是一模一样。
在一家店中,记者看到了2升装的一种“果味糖浆”,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最普通的一种浓缩液。在这种10元钱一桶的糖浆中,并没有标注任何的水果成分,而其成分表上,只是有水、葡萄糖、白砂糖,剩余的则是柠檬酸钠、黄原胶、食用香料、食用色素等配料。
记者拿起标注着“草莓味”字样的一桶糖浆,发现其辨识的主要方式就是其食用色素颜色为胭脂红。据卖家介绍,这种10元钱的糖浆销售得比较不错,“这样一桶,大约能冲40杯草莓汁饮料,利润能够达到十倍以上,街上卖得不少都是这样的糖浆冲调的。”
当记者询问这种糖浆为何不含有水果成分时,店家则表示,这种价格比较低的糖浆,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的。如果需要稍微好的,可以用“加强版”的。
“加强版的,就是浓缩味道更足的,15块钱一桶。”据卖家介绍,为了迎合不少人的口味,这种加强版的浓缩产品,有更强的果味感,口感能更让人接受,“含有果肉的,价格就高些,也有拿货的,但是比较少。”
有的酒店,也在勾兑果汁销售
在记者走访中,有的卖家为了兜售商品,表示不仅有街头果汁店前来上货,还有酒店等商家,也来这里进货,以降低成本。
就在此过程中,记者遇到一位前来采购的后厨经理,其介绍,他所在的火锅店在济南有多家分店,几年来果汁原料都是从这里进的货。“通常都是配火锅吃的,销售得比较好!”这位经理介绍,由于火锅通常偏重麻辣,所以配合火锅推出冷饮时,往往销售得比较火爆。
选货过程中,该经理则选了店家推荐的加强版的果汁饮料,“这几种口味,都各来一桶。”这位经理指着购物单说道,虽然浓缩液大同小异,但倘若提供多种选择,通常销售得会更好些,所以每次他来进货,都是选的口味多一些。
该经理同时介绍,不仅他所在的火锅店这样勾兑饮料,据他所知,济南一些酒店也在同样做。当记者问及是否会被查处时,其轻松地回答,“不会的!大家都这样做,怎么查?”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还有一个现象难以回避,就是不少勾兑果汁的消费群体始终围绕在校园周边,越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街头果汁店就越常见。
不少未成年人还未意识到食用这种满含添加剂饮品的危害,有的学生在夏季一天便喝一杯,只是被其丰富的口感和鲜艳的视觉效果所吸引,着实令人担忧。而这也在监管层面上,显现出一片“空白”。
中小学生,夏季饮料总爱“来一杯”
“夏天,除了吃冰棍,就数喝冷饮了!”6月8日,在胜利大街上,一名初二学生告诉记者,现在中午放学后,很多同学都喜欢到一些饮料店里去购买果汁,“冰冰凉凉的,喝起来非常舒服。”
在午饭时间,很多中小学生甚至是一手拿饭,一手拿饮料。“我们有的同学喝饮料,有的一天一杯,有的甚至一天好几杯。”有学生介绍,现在很多街头果汁的品种非常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所以每天换着花样喝,也是很多学生购买果汁多的一个原因。
在消费层面上,记者发现,有的中学生主要是到样式新颖、品种多的果汁饮品店去选购;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通常是购买一些事先封装好的果汁饮品。据介绍,这其中的不少饮品,也都是勾兑而成的。
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如果不是现场用新鲜水果来进行制作,很多封装好的果汁饮料也都是一样的勾兑方式,按照一比六、或一比十的不同比例,用水冲调开浓缩液、浓缩汁,然后封装后进行销售的。
核算成本,一杯饮料成本仅三毛
为了验证勾兑果汁的成本和口感,记者特别购买了相关原料,自行制作一下“勾兑果汁”,按照产品的等级,记者特别购买了价值分别为10元一桶、25元一桶的原料,来勾兑500毫升一杯的饮料。
在打开一桶10元的草莓味糖浆的封盖后,一股浓重的草莓味道就飘散出来。记者拿出一个小纸杯,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将浓缩液与水调和,很快,颜色非常亮丽的胭脂红色的饮料就勾兑出来了。记者试着品尝后,发现虽然配料中没有任何草莓的成分,但非常容易就能尝到饮料里透着淡淡的草莓味,和街头上卖的草莓汁口感并没有太大区别。甚至在果汁中,还能看到些许类似草莓果粒的物质,但记者对照配料表,除了确定这不是草莓外,根本无法获知这些果粒状物质为何物。
记者核算了一下,这样一杯草莓汁饮料,10元一桶能冲40杯,再加上塑料杯、吸管及人工等费用,如果批量生产,很容易将成本控制在三毛钱左右。如果适当包装,这样一杯饮料按照市场价格,很容易就卖到5元一杯。
打开另一桶价格稍贵的原料,在调和后,饮料里则出现了些许柳橙果肉模样的固体成分,但是饮料成本也能够控制在五毛钱内。品尝后,明显能感觉到有柳橙的味道,甚至能够看到类似果肉的成分。
按照市场价格核算下来,一杯草莓汁或柳橙汁价格通常在五元以上,这样一来,一杯勾兑果汁的利润至少要在十倍以上。
部分卖家:用多种添加剂勾兑“口感”
不少中小学生所说的较好的口感,到底是如何“勾兑”出来的呢?为此,记者也从业内人士那里得到了答案。
“通常,一种浓缩液的口感,可能达不到最好的标准,这就需要多种勾兑方式。”其介绍,通常浓缩粉能够在甜度上达到要求,保障口感;但是为了提升视觉效果,还需要用一些浓缩液来提亮;如果感觉浓缩液和浓缩粉的效果仍不够,还可以自己再添加色素等成分,这样混合效应就能够实现勾兑果汁的卖相、口感都能得到提升。
可记者同时也了解到,一旦比例掌握不好,也容易使饮料中的添加剂变得过多,口感不好把握。“所以,经常卖勾兑果汁的商家,会有自己不同的调配方式,一般是按斤称原料,将一批饮料调配好,然后装杯冻在冰箱里,这样就能节省配制时间,多做几单生意了。”
明知有危害,监管遇空白
据介绍,中国相关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从字面解释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不具备任何增加营养的功能,本身也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而果汁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更不会有水果应有的营养,主要起着增加保存期、提升口感和果汁颜色鲜艳程度的作用。
虽然国家允许添加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添加。恰恰相反,国家对添加剂的使用剂量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单位精确到微克,如果超量,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也是有害的。甚至有专家指出,“用水+添加剂制成的果汁,剂量肯定是超标的,营养价值甚至连白水都不如。”
记者了解到,由于街头果汁饮料店不属生产企业,质监部门很难进行管理,同时目前针对这类果汁也没有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这样一来,监管空白也使得部分街头商家暗箱操作,偷偷滥用添加剂制作饮料。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鲜榨果汁,国家未设置任何规范标准。针对鲜榨果汁要如何操作,里面要添加多少种食品添加剂这些细节,都没有硬性规定。这也成为造成街头勾兑果汁滥用添加剂的一个“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