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演钦报道:29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广州市食品消费安全感民调报告》称,市民食品消费的安全感远不及2009、2010年民调超过九成的社会治安安全感。
食品安全感远不如治安感
调查显示,市民对食品消费认为“安全”、“比较安全”、“一般”的达到64.4%,其中认为“安全”和“比较安全”的比例仅为22.1%;认为“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占33.3%。
市民对各类食品安全感普遍不高,最低的是“饮料”、“奶及奶制品”,认为“安全”及“比较安全”的比例均不到两成;其次是“酒类”、“糕点、饼干”。市民对“米、面及其制品”、“蔬菜、瓜果类”的安全感最高,均超过八成。
学历越高不满意度越高
在市民看来,威胁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违规使用添加剂”,被选比例达到76.3%,远超出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安全感明显较低,近一年来曾亲身遭遇食品安全问题的群体安全感已低至五成以下。
对当前食品消费安全状况,市民的不满意度高达53.6%。“2010年广州社会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的51项指标中,仅“收入差别”、“物价水平”、“市内道路状况”3项不满意度超过50%。从动态来看,认为近一年来食品消费安全状况有不同程度恶化,超过了认为有改善的比例。
调查显示,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居住时间越长的人,对食品消费安全状况的不满意度就越高。居住十年以上、高收入、本科及以上三个群体的不满意度均在五成七以上;较一年以下、低收入、初中及以下群体分别高出近25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食品安全现状已十分严峻。但需指出的是,鉴于检测手段局限和信息不对称,市民一般只能以卫生问题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而对违规使用添加剂之类的问题食品并不能有效判别。因而,市民能够察觉的,或许仅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