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芸(新闻晚报供稿)
2011年起,卫生部多次面向全国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各地研究机构集合数千人,拿出350多种检测方法,却没有一种能够定性“地沟油”。日前,各地专家齐聚上海,召开“地沟油检测究竟有多难”的论坛,提出在短期内无法研究出有效地沟油检测方法的背景下,建议先使用复合指标建立初筛法,为相关部门排查地沟油提供线索。
“没有一个研究对象像地沟油这么复杂。”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曹文明感叹,无固定组成、无典型样品,地沟油千变万化,其鉴别简直是世界性难题。
地沟油来源多样是难以找到其特征指标的主要原因。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总结,地沟油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是用餐厨垃圾,即油腻漂浮物或宾馆、酒店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的“食用油”;二是用废弃油脂、反复油炸食品的油,粗炼而成的“食用油”;三是用各类肉和肉制品加工中的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包括不符合食用卫生要求的皮、肉、内脏提炼的“食用油”。由于其原料来源多样,其中的污染物也大不相同,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同时使用过的油脂氧化程度高,其中的甘油三酯能够生成几百种氧化物。
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研究员潘炜则坦言,现有的350多种检测方法,可以称为“所有的方法都有效,但所有的方法都不适合用于所有的地沟油”。
紫外线、电导率、胆固醇、碘、水分含量、丁酸、低场核磁共振……专家们就自己曾经采用过的各种指标和各种仪器做出报告,和同行们分享经验。但所有的指标和方法都不能做到100%地鉴别地沟油,其成功率多在75%以上。
“在过去公安部门查获的几起地沟油大案中,都没有检验方法助阵,而是通过实地查证来定论的。但是这种没有检测方法的局面不能长期存在。”曹文明建议,在单一特征指标难以找到的背景下,可以先进行多指标的检测,查处高度疑似地沟油的产品后,供公安部门作为线索进行查证。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与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寻找检测方法,不如对地沟油的全产业链进行严密监控。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博士王文静表示,相关部门和企业还应该积极探索地沟油的再利用,通过制作成生物柴油、肥皂等,让其回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