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山西)问题饮料事件舆情分析

  可口可乐(山西)问题饮料事件舆情分析

  新华网网络舆情分析师李向帅

  【事件回放】

  4月17日,有媒体援引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员工的爆料称,该公司将疑似受到氯污染的产品当合格产品销往市场,这些产品涉及9个批次、12万箱,价值500万元。

  可口可乐表示,“所有产品……是安全可靠的”,“所谓‘公司内部信息’经查并不符合事实”。“鼓励员工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公司反映其关心的问题”。

  山西省质监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展开现场检查。并于21时30召开紧急通报会,公布初步调查结果。

  4月18日,山西省质监局称,可口可乐“问题饮料”“抽样均合格,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于饮料中游离余氯的问题,可口可乐答复称,“所谓‘公司内部信息’只是我们内部管理文件被刻意部分截取,并加以错误解读的结果”。

  4月19日,山西省质监局在前期抽检合格的基础上,再次成立调查组,进驻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

  可口可乐“严正声明”,再次强调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并愿意对所有测试结果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驳斥个别记者的报道,并责成其予以更正。

  4月28日,山西省质监局称,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的问题属实,对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做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

  可口可乐发布声明,承认余氯误入饮料,并“特此澄清先前的沟通,并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深表歉意”。已对质监局提出的相关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同时强调,“我厂拥有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的多次检测和专家组论证都表明:我们上述批次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未提及问题产品的召回事宜。

  【舆情综述】

  自4月17日与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山西)可能存在问题饮料”以来,特别是4月28日山西省质监局确定“媒体报道属实”后,该事件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图1:可口可乐问题饮料舆情信息走势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4月17日至5月2日14时)

  据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截至5月2日14时,关于可口可乐问题饮料的舆情信息更新量为4178条。其中,新闻报道占73.5%,论坛报道占21.7%,传统媒体报道占4.1%,博客和境外报道合占0.7%。

  截至5月2日14时,以“可口可乐”为关键词,最近1周,百度(微博)搜索的结果是,网页数339,000个,新闻数84,500篇;新浪微博搜索的结果为64,954条;腾讯微博搜索为89,3900条。

  图2:可口可乐问题饮料舆情信息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4月17日至5月2日14时)

  【媒体评论】

  可口可乐作为知名的跨国企业,恐怕心里很清楚,类似这种含氯水混入饮料的事件,若发生在食品安全管控严格的发达国家,绝对是个重大食品质量丑闻,不但问题产品可能全部召回,相关的罚金和索赔都可能是个天文数字。遵守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是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不能因为一些地方监管的宽松,而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执行“双重标准”。可口可乐公司现在对问题饮料拒不召回,涉嫌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 (新京报《可口可乐不能搞“双重标准”》)

  可口可乐傲慢的底气从何而来?这傲慢也许来自其市场的垄断地位,同时也是被“惯”出来的。消除可口可乐式傲慢,需要在加强监管、健全法规、完善市场方面长期努力。而眼下当务之急,却是这7.6万箱投向市场的问题饮料如何妥善处理。是召回瑕疵产品、赔偿存疑消费者,还是最终不了了之?这是摆在可口可乐公司、监管部门面前无法回避的考题。 (人民日报《七万多箱问题可口可乐就这么算了?》)

  部分产品既然被污染,就说明有问题。让这些产品继续存在于市场,就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就是对自身品牌的不负责任。按照有关产品召回制度,就应当召回问题产品。更何况作为著名品牌应当要求更为严格,采取更为苛严的措施,才能保持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如此既不召回也不退货的做法,实质就是无视消费者的权益。 (京华时报(微博)《可口可乐岂能对消费者倨傲》)

  【“舆情在线”点评】

  自4月17日,有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山西)可能存在问题饮料”以来,已半月有余。期间,尽管可口可乐和山西省质监局等对此事件多次回应表态,但直到4月28日山西省质监局对此事予以“确认”后,才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并迅速形成舆论事件。

  “五一”小长假并未影响网民对此事件的关注度。“五一”小长假(29日、30日和1日)期间,此事件的舆情信息走势位居高位,在4月30日甚至出现了1480条更新量的高点。五一当天,舆情信息更新量有所下落,但2日即有回升之势。可见,在休息时间,网民对此事件关注度依然较高。

  可口可乐舆情应对反应迅速,但手段低劣,效果不佳。4月17日,有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山西)可能存在问题饮料”的当天,可口可乐就获悉了这消息,并进行了回应。但对报道所称的核心问题——有无余氯——并没有任何表示。在18日山西省质监局表示“抽样均合格”后,可口可乐的回应也趋于强硬。此后,经过山西省质监局深入调查,认定“媒体报道属实”,可口可乐被迫低下了头,但仍表示“我们上述批次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而对山西省质监局提出的问题以及广大网民关心的问题有意回避,闭口不谈问题饮料的召回等相关问题。这些做法并没有挽回可口可乐的形象,网络上骂声一片,纷纷称之“态度暧昧”、“糊弄公众”,“对消费者倨傲”,“低估公众辨别是非的能力”。

  品牌意识在哪里?大利小利分不清。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对于这次问题饮料,可口可乐并非不知情。尽管可口可乐是全球知名品牌,但这些举措仍然表明,可口可乐的一些工作人员品牌意识模糊,分不清大利和小利。由于执着于眼前的小利,可口可乐一再回避实质问题,不但使自身的公信力受到消费者质疑,使企业品牌蒙羞,相关产品也被殃及。

  亡羊补牢,练好内功是舆情应对的根本所在。对企业来说,应对舆情危机,最根本的还是靠提供优质的服务。面对网民的质疑,回避、含糊其辞,只会减分,不会加分。对于此次危机中的可口可乐来说,就要亡羊补牢,认真检讨自己的过失,真诚回应网民的关切,并以此为契机,反思企业存在的同类问题,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才能赢得网民的尊重与信赖。

  【“舆情在线”建议】(略)

 

相关新闻: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星巴克用虫当着色剂引抗议 胭脂虫红靠进口价
  2. 2思念猪肉包煎饺抽复检均不合格 声明称深表歉
  3. 3国家质检总局:生产蜜饯严重违法一律挂牌整治
  4. 4报道称11种问题胶囊曾经在上海销售
  5. 5潜伏四个月 挖开通信工程转包内幕
  6. 6山西一化肥厂涉嫌标识造假 朱时茂惨“被代言
  7. 7药监局被曝遭企业公关 不合格产品突变合格
  8. 8深圳一机场打火机快递费150元
  9. 9好孩子餐椅侧翻至孩子摔骨折 消费者索赔无结
  10. 10郑州家乐福花园店已被查封 家乐福方称配合调
  1. 1潜伏四个月 挖开通信工程转包内幕
  2. 2联想召回12338台缺陷电脑
  3. 3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卷入致癌风波
  4. 4辽宁凤城供暖不达标 市民寒冷中苦熬迎春节
  5. 5愚人节娱乐大众 "龅牙哥""茫
  6. 6山西一化肥厂涉嫌标识造假 朱时茂惨“被代言
  7. 7上海工商曝江中牌儿童健胃消食片虚假广告案例
  8. 8一次性纸杯存隐忧:专家称长期使用会危害身体
  9. 9多地出现私倒不合格胶囊现象 毒胶囊销毁须紧
  10. 10深圳一机场打火机快递费150元
  1. 14月投诉报告:网购支付问题多
  2. 2东方航空投诉多 行李赔偿难获满意
  3. 3大自然地板遭投诉 公司拖而不决
  4. 4中国联通私自屏蔽用户合法网络终端
  5. 5众泰新车问题多 维修质量难保证
  6. 6珠宝三包规定缺失 瑕疵产品难退货
  7. 7一号店涉嫌虚假宣传 违反合同
  8. 8家纺业的电子商务“暗战”
  9. 9中国质量万里行315十大投诉热点
  10. 10淘宝被指设置门槛保护售假行为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2 京ICP备12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