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含氯门调查:傲慢和谎言泛滥

  可乐含氯门 能否催生“消毒程序”

  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已经诞生了126年,但正是这样一个名满全球的“老人家”竟然满嘴谎言。

  4月16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员工向记者爆料,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公司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可乐产品中,部分产品已被当作合格产品销往市场。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员工的这一爆料基本属实。但在当时,可口可乐并未把员工的爆料当成自查自纠的线索,而是立即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员工爆料严重失实信息,或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此后,可口可乐甚至给记者发出“严正声明”,据《第一财经周刊》报道,该公司称相关媒体“擅自刊发记者个人不实结论,并责成其予以更正。”

  谎言之躯 可口可乐不可信

  声称要追究员工、记者的责任,如此强硬的态度,几乎让人怀疑这个国际知名的大品牌真的是被人冤枉了。但是山西省质监局的调查组通过现场检查、抽检样品、查阅记录、询问员工等方式,终于在4月28日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该公司以维修电脑为由删除了2月4日到2月8日期间部分相关生产记录和全部的电子工作邮件,关键证人也被带薪休假。调查还发现,该公司5台检验设备超期服役。

  在调查结果面前,可口可乐依然没有诚恳地向消费者道歉,依然没有召回问题产品,而是用“特此澄清先前的沟通”这类文法不通的语言来百般抵赖。

  回顾整个事件,这样一个大公司不仅仅生产环节乱七八糟,压根儿不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当回事,而且谎话连篇、毫无诚信可言。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先前坚决否认氯水混入饮料的可口可乐公司,终于承认部分产品含氯。除了简单的致歉,就是保证销往市场的7.6万箱含氯产品对人体无害。这份道歉,让人读不出真诚,只能看到傲慢。

  真诚与善良的缺失、傲慢和谎言的泛滥,已经让可口可乐把自己放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其实,近年来诸多类似的“危机公关”事件早就说明,撒谎只会越描越黑,砸烂自己的招牌。用山西省质监局负责人的话来说:“藏住头,屁股露出来了,盖住屁股头就露出来了”。

  的确,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容低估,出了问题只有认真反省、真诚沟通,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真正渡过危机。否则,即便是累积了百年的信誉,也会毁于朝夕之间。

  标准之惑 南橘北枳何日止

  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最让人窝囊的一点在于:即便问题企业的头和屁股都露了出来,即便他们已经承认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含氯的生产辅助用水进入到饮料生产用水中,却依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产品符合标准,所以压根儿不用召回。

  原因何在?翻开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可以发现余氯含量只有下限(≥0.05mg/L),这就是说,可口可乐含氯再怎么高,它都是“达标”的。

  用自来水的标准去看可口可乐,氯似乎可以多一点;那么用饮料的标准呢?据《第一财经日报(微博)》报道,此前可口可乐该批次产品出厂时,按照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刘宪萍的说法,并未接受余氯检测,原因是余氯作为消毒液,属于化工产品,中心并不具备检测资质。

  制定出一个标准,产品检测合格才能出厂,凡此种种都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安全。但是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检测合格、符合标准的产品不等于安全的产品。

  虽然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容低估,但百姓抵抗有害产品的身体免疫力更不容高估!要确保我们的安全,标准高低、检测流程都要仔细考量。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杀毒软件隔三五天就要升级,所以无论饮料、食品、药品,都应该有一个自动更新的机制,随时“打补丁”,让国标跟上国际的步伐,而不能三五年才改一次。

  在检测流程方面,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董金狮分析表示:“企业拿好的产品送检,谁也不可能拿着问题产品去送检,好多问题企业都是这么做的,问题是拿出了合格检测报告的是不是那批产品,批次不一样,有问题没问题,那是两码事。”

  如果“好多问题企业都是这么做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问题的关键显然在于,要把事后的检测,改成整个生产环节的监管。

  笔者认为,对于大的企业,应该尽早派出“驻厂监督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论进货的时候买的是廉价工业明胶,还是生产的时候把水管接错了,监管者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报纸观点摘要

  《人民日报》

  标题:七万多箱问题可乐就这么算了?

  观点:这傲慢也是被“惯”出来的。在饮料检测中,国标没有含氯项目检测;查明其故意否认将含氯产品投向市场,也只能是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责令其停产整改了事。

  监管疲软和法律缺位,让惩罚对可口可乐而言,变成了一场无关痛痒的毛毛雨。

  《新京报》

  标题:可口可乐不能搞“双重标准”

  观点:遵守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是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不能因为一些地方的监管宽松,而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执行“双重标准”。

  可口可乐公司现在对问题饮料拒不召回,涉嫌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

  《南方都市报》

  标题:可口可乐余氯风波,公众为何不信

  观点:可口可乐公司的诸多作为,有负其百余年积累的企业声名。生产线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及时补救,却是否认、掩盖与躲闪。

  显然,“低估政府查处决心和能力”的,不仅是涉事的可口可乐公司,还有每一个消费者。

  《京华时报(微博)》

  标题:可口可乐岂能对消费者倨傲

  观点:问题产品被确认后,可口可乐急于请“权威专家组”认可其安全性,得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结论。

  对消费者失了尊重而如此倨傲,必将咽下自结的苦果。可口可乐公司如此漠视消费者权益,有关监管部门不可轻纵。

  《广州日报》

  标题:食品安全出问题,否认何以成惯性

  观点:在问题食品药品被曝光后,监管部门先别急于下“无害”的定论,而应弄清事实,严惩那些公然撒谎的涉事企业。纵观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监管部门的表现离公众要求相差甚远。

  在媒体曝光后,山西省监管部门连夜通报“产品对人体无害”,且表示“无法完全证明含氯处理水未混入可口可乐产品”。

  微博

  言论

  宋繁银:一众外企,遇见类似事件,都是第一时间矢口否认。联合利华的农药门,十分典型。

  郭沛源_商道纵横: 这次可乐的做法怎么扭扭捏捏呢?应该爽快召回产品吧。

  沧浪中人:可口可乐山西公司的作为,像极了一个被宠坏了的爱说谎的孩子。直到事情败露了,见再也抵赖不过去了,于是出来道歉。

  既然“产品是安全的”,又“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那就没事了,还要你什么“道歉”和“整改”?问题是,可口可乐低估了政府查处它的决心和能力,低估了中国老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

  图/王原

  本版文字/王青

  本版资料整理/曾炜

 

相关新闻: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星巴克用虫当着色剂引抗议 胭脂虫红靠进口价
  2. 2思念猪肉包煎饺抽复检均不合格 声明称深表歉
  3. 3国家质检总局:生产蜜饯严重违法一律挂牌整治
  4. 4报道称11种问题胶囊曾经在上海销售
  5. 5潜伏四个月 挖开通信工程转包内幕
  6. 6山西一化肥厂涉嫌标识造假 朱时茂惨“被代言
  7. 7药监局被曝遭企业公关 不合格产品突变合格
  8. 8深圳一机场打火机快递费150元
  9. 9好孩子餐椅侧翻至孩子摔骨折 消费者索赔无结
  10. 10郑州家乐福花园店已被查封 家乐福方称配合调
  1. 1潜伏四个月 挖开通信工程转包内幕
  2. 2联想召回12338台缺陷电脑
  3. 3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卷入致癌风波
  4. 4辽宁凤城供暖不达标 市民寒冷中苦熬迎春节
  5. 5愚人节娱乐大众 "龅牙哥""茫
  6. 6山西一化肥厂涉嫌标识造假 朱时茂惨“被代言
  7. 7上海工商曝江中牌儿童健胃消食片虚假广告案例
  8. 8一次性纸杯存隐忧:专家称长期使用会危害身体
  9. 9多地出现私倒不合格胶囊现象 毒胶囊销毁须紧
  10. 10深圳一机场打火机快递费150元
  1. 14月投诉报告:网购支付问题多
  2. 2东方航空投诉多 行李赔偿难获满意
  3. 3大自然地板遭投诉 公司拖而不决
  4. 4中国联通私自屏蔽用户合法网络终端
  5. 5众泰新车问题多 维修质量难保证
  6. 6珠宝三包规定缺失 瑕疵产品难退货
  7. 7一号店涉嫌虚假宣传 违反合同
  8. 8家纺业的电子商务“暗战”
  9. 9中国质量万里行315十大投诉热点
  10. 10淘宝被指设置门槛保护售假行为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2 京ICP备12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