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 蜜饯竟然如此加工!昨天,央视曝光了部分蜜饯生产厂家的生产环境肮脏不堪,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伪造检测报告,随意更改生产日期……一些蜜饯加工厂的制作过程触目惊心。那么,这些看起来非常鲜艳的蜜饯是怎样加工生产出来的?究竟又流向了哪里?在瞒天过海取得合格的检验报告背后,究竟暴露出哪些问题?
桃脯露天水泥地上加工
蜜饯是广受欢迎的休闲食品,那么色香味甜的蜜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在山东临沂的蒙阴县和平邑县,一些老板告诉记者,这里加工桃肉的工厂很多,但大都没有厂名和卫生许可证。同时这些晾晒的桃肉都是在路边的露天水泥地进行盐渍加工。记者在路边看到:一个大水泥池里泡着50万斤左右的桃肉,旁边肮脏不堪。揭开盖着水泥池的塑料膜,里面浸泡着的桃肉,有很多已经腐烂变质,一些垃圾也夹杂在其中。
记者问工人:“这些烂的、生蛆的桃将来要扔掉吗?”工人回答说:“不能扔。”
添加剂竟按地域添加
在水池边,还摆放着一些盛放焦亚硫酸钠的白色编织袋。工人说,腌渍桃肉必须用焦亚硫酸钠,它起漂白和防腐的作用。按照国家标准,蜜饯加工时可以限量使用焦亚硫酸钠作为漂白剂,然而在这些加工厂,对于焦亚硫酸钠的使用,却是按地域添加。
山东临沂平邑县兴隆果脯厂的周其喜告诉记者,广东那边要货就多加焦亚硫酸钠,杭州那边要货就少加焦亚硫酸钠。腌好的桃肉经过人工去核后,就一堆堆地摆放在露天晾晒。记者看到,用来盛装桃肉的编织袋,有的竟是动物的饲料袋,很多袋子上还明确写着: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
当地人根本不吃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塘栖镇有着四百多年的蜜饯生产历史,蜜饯生产厂家近百家。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蜜饯生产的龙头企业,其产品涉及话梅、杨梅和桃肉等多个品种。
在超达的原料仓库,肮脏的地面上,一位工人正站在破旧的编织袋上运装原料。盐渍桃肉很多已经发出难闻的气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个生产环节都很随意,在腌制的环节,就是在地里挖个坑,然后在加添加剂、防腐剂的时候,完全没有度量衡,最后在装袋子的时候,又是随便用动物饲料袋来装,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对于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的想象,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废旧塑料加工的过程。而且这种加工方式在行业内非常流行,整个制作过程在非常公开、毫无遮掩的环境下进行。
有人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蜜饯都是卖给游客,当地人根本不吃。”
添加剂普遍超标
记者分别在世纪联华超市,上海来伊份的专卖店等地方,购买了标称为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杭州灵鑫食品有限公司,杭州百怡食品有限公司等多个厂家生产的多个品种的蜜饯,送往了北京市理化分析测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着色剂以及用作漂白剂和防腐剂的二氧化硫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最大使用量。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三倍多。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表示,国家有明确规定,允许在某些食品当中,按一定量的范围内使用日落黄、苋菜红等添加剂,但是如果超范围使用、超量使用,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伤害。
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蜜饯厂卫生规定中要求,蜜饯晒场必须距公路,铁路50米以上,晒场也应有防蝇,防虫,防雨等设施。而记者在加工企业的蜜饯晾晒场看到,晾晒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时地有苍蝇、蜜蜂落在这些蜜饯上,晾晒的蜜饯筐里,已经落有多种杂物。
在超达公司的晒场记者看到,紧邻公路边场门口的两片空地上,晒的是大片的陈皮和杏干,而陈皮的旁边晾晒的则是一床棉被。
放任将毁掉地方名优特产
记者发现,很多地方都把蜜饯小食品当成地方名优特产品。这种现象之所以最后能泛滥到这种程度,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地方的监管部门相对以一种保护地方名优特产的态度,实际上最后把整个行业都毁掉了,时间长了,现在的结果就是,很长时间这样一个地方的名特优产品会缓不过劲来。
对此专家呼吁,要让堵塞监管漏洞的声音不再无力。
专家呼吁,在整个的生产环节,这种小、乱、脏的现象要改变;第二,保护食品安全的守护神——监管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堵塞监管漏洞。有了法规,有了标准但却没有人去执行,那就得有问责机制。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