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局派员赴各地督查 湖南将现场检查三厂家 专家提醒立即停吃“问题胶囊”
4月15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江西、浙江有一些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来生产药用胶囊,节目播出后引发连锁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详见本报昨日AA1版)暂停销售和使用。
国家食药监管局同时表示,已责成相关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媒体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昨日,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有关查处工作,要求对省内2家空心胶囊生产厂家、1家明胶厂家的产品进行现场检查。
紧急停售13种“问题胶囊”
记者16日从北京市食药监局了解到,北京市对媒体曝光的相关铬超标产品问题,连夜部署紧急下发的通知,第一时间要求从即日起,北京市医疗机构、批发企业和药店一律暂停销售、使用媒体曝光的13个批次的铬超标产品,全市食药监部门现已开展全面的监督检查。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16日表示,监管部门已要求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暂停销售和使用这些药品,全面下架、就地封存。上海有两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正在对其原料和产品进行质量抽验。
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
前日,“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事件曝光后,涉事药企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网页被改为以“我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开头的六行字。
据悉,该事件涉及企业包括通化金马、修正药业、海外制药、蜀中制药等9家药企。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我国药用空心胶囊产业规模扩张极快,整个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造成了业内的无序竞争。而为了争夺市场,部分企业选择使用劣质原材料。
一经理纵火销毁证据被拘
事件中,原料企业涉及河北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该厂被指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俗称“蓝皮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央视节目播出后,当地立即派出调查组对该企业展开调查,同时责令全县所有明胶企业一律停业整顿。
而在当地警方进厂查处前,学洋明胶蛋白厂的厂房莫名失火。昨日,公安部门对学洋明胶蛋白厂明胶事件的处置取得新进展,该厂经理宋训杰为隐匿、销毁证据实施放火,已于16日中午被公安机关拘留。
浙江抓获22名涉案人员
记者从浙江省新昌县公安局获悉,截至昨日中午12时,警方共抓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共4家企业的涉案人员22名,对其中1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据报道,浙江新昌县部分胶囊厂家生产的胶囊原料为工业明胶,由鞣制后的皮革下脚料加工而来,并且已经大量流入药品市场。
四川调查蜀中制药公司
由于药用空心胶囊涉嫌铬超标,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已封存库存的16万粒药用空心胶囊、暂停公司胶囊剂生产,并紧急召回相关产品。
昨日中午,四川省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前往被曝光的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展开调查,对厂内胶囊全部封存,责令其生产线停止生产,并表示,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会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据新华社
背景资料
铬从哪里来?
“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
铬有何危害?
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按《中国药典》规定,出厂应检测铬含量。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皮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据《新京报》
湖南行动
快查严查铬超标空心胶囊
本报讯(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包昌红)央视《每周质量报告》9家药品生产企业使用铬超标空心胶囊生产药品的问题引起了湖南食药监部门的高度重视。昨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紧急下发的《关于暂停销售使用媒体曝光的13个铬超标产品的通知》,并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有关查处工作。
省食药监局要求各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即通知辖区内药品批发企业、药店和医疗机构暂停销售和使用9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13个批次药品。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使用,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
同时,省食药监局要求,各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即对省内76家药品生产企业使用药用空心胶囊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用于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原料明胶的供应商审计、原料检验、生产工艺、成品检验等情况,明确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对省内2家空心胶囊生产厂家、1家明胶厂家,相关监管部门需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原料来源进行供应商审计和入库检验,其生产工艺、成品检验等应符合注册批件要求,产品应按照《中国药典》质量标准,全检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
食药监专家提醒市民:仔细核对家中小药箱,一旦发现“问题胶囊”,立即停用。
股市影响
问题胶囊事件催热“药辅股”
本报讯(记者 彭翔)受“问题胶囊”事件影响,昨日A股市场的药用辅料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其中湘股尔康制药(300267)上涨4.88%。
昨日,沪深两市的药用辅料板块成为一大亮点。受央视曝光“问题胶囊”事件影响,投资者认为正规药用辅料上市将受益,青海明胶(000606)一字涨停,东宝生物(300239)上涨3.98%,而湘股尔康制药高开3.13%,随后一路走高,截至收盘上涨4.88%。记者观察到,近两月来尔康制药累积上涨幅度超过40%,股价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药用辅料市场很不规范,没有强制推行GMP认证制度,大量食品级和化工级的产品被用作药用辅料,由此产生了大量质量问题。2006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齐二药事件”,就是因为齐二药厂对药用辅料进货渠道把关不严,才导致病人药物中毒死亡的惨剧。业内有关专家认为,此次药辅材料再次出事,必将促使国家整顿药辅市场的步伐加快。长江证券研究员刘舒畅表示,目前国家正在着手制定新的药用辅料行业标准,未来药典收录的药用辅料标准和数量都将会进一步提高,而即将推出的药用辅料“备案制”会促使制剂企业向专业辅料厂商倾斜,这都会促进药用辅料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药用辅料市场还不规范,没有强制推行GMP认证制度,导致大量食品级和化工级的产品被用作药用辅料。”尔康制药董事长帅放文说。他表示,这种状况不会长久,尔康制药从成立之日起,坚持药用辅料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这是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以主动作为拯救监管公信
肖应林
“皮鞋变果冻”余波犹在,又一起“皮革废料明胶”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惊呼:“废革明胶”进肚子,原来真不是传说。
最新消息显示: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查封涉事企业、控制相关人员、部署开展专项调查和整治行动……面对爆出的问题,职能部门能够雷厉风行进行严查,无疑值得赞赏。不过,民众在欣慰的同时,也生出诸多疑问,对于食品药品的监管,为何职有专司的部门总是落后于媒体?这一次,如果没有央视曝光,“毒胶囊”还会危害到几时?监管何时不再以“救火队员”和“马后炮”的形象出现在民众面前?
事实上,这次被曝光的河北一些企业的非法明胶生意,早在2004年央视就已报道,但时至今日,当地的明胶生产和销售不但没有得到规范和健康发展,反而害人的触角长得更长了。而在整个利益链条上,情况同样如此。这背后,能说没有各地各级监管的敷衍塞责吗?问题闹大了,就急忙开展查处行动,能说这不是一种被动而为吗?
众所周知,消灭火灾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前查出火灾隐患,不让灾害发生。因为只要灾害一发生,哪怕调集再多的人力物力,损失基本上都是无可避免的,更无需计算由此而产生的其他社会成本。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又何尝不需如此?当前,这些领域问题频现。其实,问题就出在监管部门总是被动而为,一直在按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开展工作,寻找隐患、发现苗头的主动作为远远不够。那么,如何让监管部门自觉动起来而不是被推着走?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强化事故问责,不能一出问题,板子只打企业的屁股,而与监管无关。事实证明,只要监管不溃败,安全的堤防就难以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