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昨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他称,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
媒体人微博网名“落魄书生周筱赟”对此称:“不用这么神秘兮兮啦。所谓老酸奶,就是更加浓稠,其实是大量添加工业明胶。工业明胶,就是用垃圾里面回收的破烂皮革之类做出来的。果冻更是如此。这本该是常识。”
恐怖的食用明胶内幕
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冰激凌、酸奶、干酪、软糖、奶糖、火腿肠、酱牛肉、酱油等。但属于食用和药用的明胶太少了,所以,很多是使用工业明胶来代替的。比如你在街头吃的一碗酸辣粉,你吃起来会觉得有点像橡皮筋,这里面可能就添加了劣质明胶。有人说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于吃了一个塑料袋。我国仅有的十几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去年为5万吨左右。一些散落的合格企业生产的明胶多数供应国外市场去了。这更形成了我国每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尴尬局面。
明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原料。通常来说,合格的明胶是从动物鲜皮、骨料内提胶,经6道提胶工序后,对提取的明胶进行蒸发、干燥,最后根据多项控制指标进行混合形成成品。
但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国内很多厂家用皮革厂经过鞣铬加工后的蓝矾皮的皮革屑,边角料、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
巨额的暴利驱使企业铤而走险
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元-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仅需要100元-200元。但是,进入市场后,1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都在2万-3万元左右。“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有100多家,然而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不仅仅是在山东,河北、江浙一带都是这些假冒食用明胶的根据地。”
王敬忠说,在当地工厂,工人们都会将这些皮革废料叫做“蓝皮”、“白皮”。这些皮子全是从皮鞋、皮衣或制鼓的皮革上削下来的废料,拉回工厂时,大都是成碎末的皮子,还掺和着大量的泥块。“但是制成后的明胶,透明无味。消费者根本无法将正规的食用明胶和废皮革做成的明胶区分开来。”
酸奶厂家:添加明胶为保持口感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老酸奶,多种果粒酸奶、谷物酸奶,甚至普通酸牛奶中,几乎都含有明胶、琼脂、卡拉胶、果胶等食品增稠剂。
某品牌乳业企业相关负责人曾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市场上的酸奶分为凝固型和搅拌型,老酸奶属于凝固型,二者在奶源、菌种发酵时间和生产工艺方面都有不同。不过所遵循的国家标准都一样。老酸奶里面适当添加明胶等食品添加剂,是为了保持其口感和外观,是国家允许使用的。
据中国广播网
奶业专家王丁棉:工业明胶用在食品中就是毒药
“工业明胶肯定是不能用在食品中的,它和食用明胶的制作工艺并不相同。”奶业专家王丁棉称,食用明胶在水解蛋白环节通常是对大豆饼粨、花生饼粨等植物进行水解蛋白,和工业明胶相比,生产食用明胶环节更多, 要求更严格。
他介绍,在很多地方仍有一些小厂子用土办法加工,提炼明胶产品,他们把垃圾中大量的皮革下脚料当做生产明胶的原料。国家是严格禁止工业用途的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因为工业明胶含有大量的铬、铅等重金属。“用在食品中就是毒药啊,和投毒没有区别。”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教授陈敏称,制革厂在鞣制皮革时,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属元素铬的化学制剂。鞣制、整理后才舍弃一些碎皮,这些碎皮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铬。金属铬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铬对人体健康的这种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在两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本报记者 邹茂林
有些潜在成分无法检测
本报讯(记者 汪志)昨日,记者从武汉质监部门了解到,鞣制皮革废料加工而成的明胶含有害物质,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被严格限制用途。
而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冰激凌、酸奶、干酪、软糖、奶糖、火腿肠、酱牛肉、酱油等。《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中规定食用明胶使用三种原料:1.屠宰场、肉联厂、罐头厂、菜场的新鲜牛、猪、羊等牲畜的皮和骨;2.皮革厂未经鞣制过的毛边皮、二层皮等生皮;3.骨粒加工厂整理加工的清洁骨粒和直接收购的自然风干的骨料。
食品添加剂明胶是将动物的骨和皮,通过一系列工艺处理,降解其所含胶原得到的蛋白质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胶冻剂、乳化剂、增稠剂、澄清剂、搅打剂及粘接剂等,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但属于食用和药用的明胶太少了,所以,很多是使用工业明胶来代替。“制成后的明胶,透明无味。消费者根本无法将正规的食用明胶和废皮革做成的明胶区分开来。”市质监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食品检测有其特殊性,有些有效成分可以检测,但有时其潜在的成分则根本无法检测出来。而且,按规定,任何一种食品检测都不可能涵盖所有成分,即使是判定某种食品合格,也只是检测了一部分指标。质检部门检测的只是食品本身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标准含量和使用范围,而对于添加剂的生产原料和过程很难把握,因此,从源头控制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