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意大利老人头国际发展集团”在意大利和香港都不存在
专家称,老人头借洋身份抓住消费者虚荣心理抢市场,是一种隐形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
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的打假名单中,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老人头。上世纪80年代,老人头是和鳄鱼、花花公子等齐名的热销品牌。但据意方查证,在意大利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品牌,有关它的“意大利背景”及其悠久历史,都是捏造的。
“老人头”究竟来自何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十多家“老人头”,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等不同地方。
记者调查
老人头宣称“历史悠久”
北京王府井百货的网站上,介绍老人头LEONADO——利奥纳多,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服装皮革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在欧美、日本、中国等地分别注册。产品包括服装、鞋、皮包等,是欧洲著名公司。其商标蓝本来源于意大利邮票上达芬奇的头像。1985年,老人头由香港华远引进中国市场。
在北京百货大楼利奥纳多男鞋专柜,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利奥纳多这个牌子是“从意大利引进来”,但是在中国注册的牌子,产地有广东、意大利和日本。
当记者提及有网友说购买了该品牌的鞋穿了没几天就发生鞋头开裂的情况时,销售人员解释称,市面上“有假老人头质量不高……真正的老人头进口的多,我们家(专柜)就是国产的少,就是意大利的(多)”。记者在该专柜看了几款男士皮鞋,价格都在两千元以上。
据王府井百货网站上的品牌介绍,“利奥纳多”在2000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商标名录。
意方打假
老人头在意大利无人知晓
然而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此前公布的30个“伪意大利名牌”名单中,有一家叫意大利老人头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该公司网站对自己使用的“老人头”品牌及其意大利背景与上述老人头十分相似。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负责人戴胜桥却告诉记者,实际上,该“老人头”品牌在意大利无人知晓,“意大利老人头国际发展集团”在意大利和香港都不存在,“Larento”或“Laorentou”无论作为商标还是公司名称均未在意大利进行注册。
他认为,“老人头”利用其商标中的达芬奇自画像,并且捏造不存在的意大利企业,欺骗消费者其是意大利的知名品牌,并多次在广告宣传中使用“意大利老人头”的说法,涉嫌虚假宣传同时也是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记者拨打了意大利老人头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宣传册上标明的香港电话,接电话的人表示没听说“利奥纳多”和“老人头”,他们是一家美容院。
市场乱象
冒出多个“老人头”
在搜索老人头的相关信息时,记者又发现了广州老人头皮具有限公司。其网站上表明,公司注册人为意大利老人头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容女士告诉记者,“老人头”品牌和意大利没有任何关系,不管所有包含“老人头”的公司挂靠哪里,真正的商标“只有一个”,即广州老人头皮具有限公司注册的老人头商标,其他所有自称“××老人头”的品牌均为假货。
李容称,前述“利奥纳多”品牌以前也曾使用“老人头”的称号,但经过广州老人头皮具有限公司“打假”,“利奥纳多”已经放弃使用“老人头”。只是由于“利奥纳多”的达芬奇头像商标深入人心,因此被广泛称作“老人头”。
同在广州,还有一家名为“广州老人头服饰发展有限公司”的老人头。据其网站所称,其品牌历史也是“源自意大利”的。该公司声称是中国唯一的“老人头”商标,并在其网站上发表打假声明,称在服装市场上有多家“台湾”、“法国”、“意大利”、“澳门”老人头公司,都是冒牌的。
此外除了意大利“老人头”外市面上还有“法国老人头时尚集团有限公司”、“法国老人头服饰国际(香港)企业创建有限公司”、“法国老人头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法国“老人头”,至于“老人头”之间是什么关系,谁也说不清楚。据《北京青年报》
连线本地
“老人头”成都有售
北京的“老人头”成都是否有售呢?记者在春熙路中山广场旁发现一家老人头服饰店,这里正在进行春装促销活动,衣服、鞋子、皮带价位低至29元,高达数百元不等。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此老人头是台湾品牌,和“意大利老人头”不一样,服饰均从台湾进口。当记者问及这里服饰的价格时,对方称:“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折扣店,这个店就是我们品牌在成都的折扣店,成都其他地方还有专卖店。”
记者看到,该店的标识和其他“老人头”服饰一样,是一个“洋”味十足的老人头。
此外,成都本土也有老人头服饰店,位于人民北路的“法国世纪老人头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网络信息显示也是生产老人头服饰,而记者拨打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专家说法
营销专家:“老人头”抓住消费者虚荣心理
四川服装营销专家罗谦针对“老人头”一事分析称,我国服装行业制造业发展较好,很多国外品牌委托国内企业生产,但更多的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占有市场,因而抓住消费者虚荣心理,自称是国外品牌,或者在商标上取用和著名大商标相似或者相近的名称。
“这是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出现的畸形状况,但却是这个行业所必须经历的。”罗谦说,很多企业运用“假洋牌”已经达到盈利的目的,说明它已经具备足够高的生产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这个时候就应该从“假洋牌”中脱身而出,打造自己的品牌。
成都市工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在密切关注“老人头”一事,希望市民积极举报相关情况。
华西都市报记者 侯婷婷
法学专家:假冒洋品牌是一种隐形欺诈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建民认为,我国对洋品牌的仿冒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纯的直接仿冒;第二个阶段是改国外品牌中的一个字母,在视觉上误导消费者。“第三个阶段,就是到国外去注册一个商标,申请了以后回国内用。所以,这样所谓的国际商标产品,实际上连国门都没出过,在中国造、中国生产、中国销售。”而所谓的国际品牌授权,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授权。
陈建民副教授认为,这种欺骗手段非常隐蔽,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能力辨别商标、产地的区别。这种行为虽然构不成欺诈,但可以构成“重大误解”。消费者发现后,可能不能请求惩罚性赔偿,但可以要求解除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