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于建)法国著名葡萄酒拉菲年产量最多是24万瓶,据浙江省工商局最近的调查,拉菲每年在中国市场大约能分到5万瓶,而中国一年消耗拉菲数量竟然高达200万瓶。这多出来的“拉菲”从哪里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收购“拉菲”空瓶已经成为一桩明目张胆的生意。
通过网络搜索,很容易找到收购“拉菲”空瓶的买家。这些买家一般都标榜自己为名酒回收公司,除了收购“拉菲”空瓶之外,其他高档酒的空酒瓶也进行收购。当记者和买家联系上之后,对方首先要确认记者手中的“拉菲”空瓶是哪一年的,是大还是小。
“大拉菲,1990年的。”记者随便编了一个,对方听说之后立刻给出每一个空瓶500元的价格。对方还表示,最贵的要数1982年的,能够开到1200元的价位,不过所有空瓶上面的商标都要保存完好,没有任何污损。
买家还表示,从去年开始到现在,由于管得比较严,他们收购“拉菲”空瓶的价格已经在下降,“你想想我们收购空瓶做什么用,能做什么用,现在打得太严了,这瓶子的价格就下来了,你要放在去年,1982年的拉菲空瓶能上两千元。”买家一点也不避讳自己收购空瓶的目的。也有买家表示,其实有些消费“拉菲”的人也不管真假,反正不是自己买单消费,就是看个名头而已,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拉菲”就是拉风,真假真的无所谓。
除了用旧瓶装新酒之外,浙江省工商局查处的一个案件则说明了另外一个来源。据新华社报道,浙江省工商局最近查处了义乌市某经销商裸装葡萄酒一案。据了解,这家商行老板分别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然后又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等两家销售公司,然后再将自行印刷的这两家空壳公司的标签贴在裸瓶上,使国产酒摇身变成了名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