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3月,团购行业在中国已经整整走过2年时间,但行业投诉却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11年投诉统计中涉及的不同团购网站共达653家,其中13家一线网站共计被投诉5202次,占投诉总数的44%。“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团购行业投诉话题又引起了关注。面对一些急速崛起的团购网站,消费者是否具有“火眼金睛”辨别良莠?谁又能真正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网络团购还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风险,它只是看上去很美。
团购存在的风险
如果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购物网站带来的是便捷,那么团购网站带来的则是便宜。然而,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团购陷阱也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风险。
风险之一 假货次品借团上市
热闹的团购背后,并不都是和谐的声音。各种意见投诉、退货退款的帖子在各家团购网站时有浮现。在十多位有数次团购经验的网友中,曾经买到过假货或次品的就有5位。据统计,相较其他类型的投诉,实物团购投诉率高达43%,多数投诉反映的都是“假冒货品、以次充好”等问题,而这些假货次品多是通过网购平台发售。
“稍不注意就会遇到假货陷阱。”去年11月中旬,阿娇在一家上海的网站团购了一款娇兰粉球。产品一打开就有股刺鼻的味道,盒子做工粗劣,上面的纸漆用手一摸就掉,一眼就能看出是假货。网上联系退货后,上海的网站却让阿娇把产品寄还给广州的发货商。身为化妆师又从事过化妆品销售的她,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猫腻———商家或者私人老板直接联系团购网站,通过图片把产品挂到团购网上代卖,团购网站根本就不清楚那是假货还是次品,只是作为下家赚取中间差价。
风险之二 超低折扣看似很美
“被团购忽悠了。”在某县当公务员的吴先生,看到某温泉度假酒店的团购信息 “原价268元/间,团购价68元/间”,正好他周末要带家人出游,就订了8人4间房。可当他们驱车几小时来到该酒店时,却被酒店方告知:团购价是平时的价格,周末每间房需要另加上百元。吴先生说,打电话将问题反映给团购网站也没有得到解决。“大老远跑来了,总不能又打道回府吧?只好自认倒霉,掏钱了事。”
风险之三 售后服务脆弱如纸
今年情人节当天,市民黄先生和女友团购了某西餐厅的情侣烛光晚餐。当天晚上,黄先生携女友来到时却发现餐厅内早已坐满了人,门口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来在情人节期间,该餐厅的情侣烛光晚餐被数百人团购,导致了时下的尴尬。看着长长的人龙,等候几个小时显然不是办法,黄先生只好带女友选择别家。第二天,黄先生要求餐厅退还团购费用时遭到了拒绝,因为该套餐有效期注明了至2月14日24时止。而拨打团购网站的咨询电话,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案。
“如有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商家保留最终解释权”,这两句样板话应该是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听得最多的答案。由于团购网与商户之间的职责不明,加上许多商家因规模及资源的局限性,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团购网与商户之间就常会互踢皮球,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售后问题,进而损害到消费者权益。
风险之四 钓鱼网站卷款走人
售价531元的韩国情侣帆布鞋,一家团购网站标价仅65元,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参加团购。然而,付款成功的消费者却没有收到鞋子。后来调查才发现网站首页被钓鱼网站攻击。
随着铺天盖地的团购活动,个别不法分子也将目光盯向了这块蛋糕。有业内人士称,60元钱就可以买个域名和空间,30元钱买套团购网站源代码,而网站模板更是简单,所有这些加起来,要建一个团购网,最低100元就能解决。因网站投入成本低、准入门槛低,近几年来,各种网上欺诈行为已是屡见不鲜。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估计,网络钓鱼给社会带来的间接损失已超过200亿元。
风险之五 信息泄露不胜其扰
个人身份资料信息可以出售获利,在网络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个别团购网站就通过将消费者的注册信息转让给其他网站或企业来获利。
“怎么老有些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打到我手机上呢?”市民林女士很是纳闷。一番回忆之后,林女士怀疑是自己之前注册的团购网站非法出让了她的个人信息。原来在几个月前,林女士注册成为了一家团购网站的会员,但在团购了一次商家低价促销的洗涤用品之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就再也没有团购过。后来,林女士就经常收到该商家发来的促销短信、促销电子邮件及纸质信件,甚至还从家里的座机上接到商家打来的顾客访问及促销信息。林女士认为,自己的手机、座机、电子邮件及家庭住址等都是团购网站转让给商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