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上热传“天津水产市场惊现‘注胶虾’”,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调查了天津多个水产批发市场和社区农贸市场,发现市场确实存在“注胶虾”销售。但是由于这些注胶环节不明,来源复杂,也给监管与治理带来难题。
商贩竟称“吃不死人”
日前,中国网、中广网等图文报道“注胶虾”充斥天津水产市场,报道说,不法商贩在冻虾的虾头和虾身注入明胶,以增加重量、改善卖相。该消息随即被大量网站转载,众多网友转帖、评论。“注胶虾”迅速成为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焦点话题。截至15日上午,在百度搜索“天津注胶虾”,竟出现89万多个网页。
网友纷纷谴责商贩的不法行为。更多网友希望权威部门说明“真相”,监管部门尽快查处“注胶虾”,整顿虾市场。一位天津网友说:目前自己急切想知道两个答案:一是所注东西是否为有害物质?二是该向哪个部门进行投诉?该网友说:“打了十余个电话,询问了国家食品检测中心、水产品检测中心、质量技术监督局、天津市及河西区工商局等等单位,均没有得到确切答复!”有网友直言:食品安全大于天,监管不能“打酱油”。
记者14日先后走访了天津华苑居住区丰盈综合市场、王顶堤居住区无名路市场、同安道菜市场等,发现这些市场皆有“注胶虾”出售。一女摊贩告诉记者:“这种虾5年前就有了,批发来就是这样的。”她称“注胶虾”无毒,对人体无害,“吃不死人的,否则国家早就不让卖了”。
监管空白令人担忧
记者在两家农贸市场先后买了两批“注胶虾”样品,试图找相关检测机构检测注入虾体内的“透明物质”为何物,但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称“无法检测”,要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才能做检测,否则没有目标和标准,“不知从何下手”。
记者先后致电多个部门要求采访,要么被告知“不了解情况”,要么称“不归自己管”。甚至,同一个单位的两个部门之间,也多次互推责任。
专家认为,“注胶虾”治理之困,暴露了当前我国食品监管的机制之困:多头管理,职责分工不太明晰,导致出现监管盲区,应加大问责机制的建立,不作为应受到追究。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王硕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也不能仅仅依靠监管机制就能“包治百病”,要从经济、技术、政策等层面综合考虑和设计,从根本上破解食品安全难题。否则,即使一时消灭了“注胶虾”,还会出现其他问题食品。
(据新华社天津2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