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减肥产品
在所有的治疗领域中,减肥(减重)市场几乎毫无悬念地拥有最多主动服用的患者需求,当更轻、更瘦不仅成为健康需求,更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审美标准,药物和保健品市场同样跃跃欲试。
尽管出于安全考虑,全球药物监管部门对于减肥药物的审批始终趋紧,但企图打减重药物疗效擦边球的非药物市场却几近疯狂。于是,在减肥“药准字”产品集体陨落的时候,保健食品则成为减肥市场的“生力军”。除此之外,一些五花八门的减肥产品也开始充斥各种营销渠道。
此前,国家药监局曾曝光过“7色瘦”、“纤佳丽牌减肥胶囊”等21款假冒保健食品,其中有13种属于减肥类,检出西布曲明以及泻药酚酞。有些减肥产品还违规添加了麻黄碱、安非他命或利尿剂成分。
专家还指出,像绿瘦、碧生源、左旋肉碱等相关对外宣称减肥药的产品,其本质均属于保健食品范畴。
“空窗”的正规军
“药准字”减肥产品的空窗期已经持续了3年。
从2000年盐酸西布曲明(曲美)在我国获准上市,到2010年10月31日因安全问题被国家药监局紧急叫停,以著名的“曲美”为典型代表的“药准字”减肥产品在中国市场经历了真正的“黄金十年”。
“曲美退市后我们也看过其他的品种,想借原来的渠道弥补一下损失,但是根本找不到类似的产品,差太多了。”昨日,曲美某大型全国分销商接受采访时表示,“产品本身的因素之外,也很难会有一家公司去为一个单一品种投入巨大的心血来培育,天时地利人和恐怕都难碰到了。”
1997年,美国雅培制药以盐酸西布曲明为主要成分的中枢减肥药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00年,四川太极制药的仿制品种“曲美”在国内上市,在后者密集的广告营销推广下,曲美销量迅速释放,成为国内该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赢家。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SFDA南方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数据,2009年国内减肥药(处方药类)市场规模为10.9亿元,而曲美单品种销售额达到8.97亿元,年均市场占有率达76.3%。
而这一点从太极集团公开的资料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上市10年内,曲美共带来50亿元的销售收入,最高年销售额达4亿元。即便是在退市当年的前半年内,以“曲美”为代表的胶囊制剂仅用1515万元成本就换回1.23亿元的收入,利润率高达87.64%,属于绝对的明星产品。
盛极而衰的转折发生在2010年。
由于长期使用中枢类减肥药会引起心脏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害报告不断增多,欧盟、美国先后宣布了盐酸西布曲明的退市,当年10月,中国药监局也最终宣布了对曲美等代表品种的下架。
“学术界对于药物减肥一直比较谨慎,医生们一般不太会主动给患者开这类药物,即便是确实需要,药物也一定只是辅助性作用,”国家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就这一问题曾向本报表示,“国际上先后一共批准了6个减肥药,现在5个都因为安全性问题被停掉了。”
唯一幸存的就是“奥利司他”。
与曲美作用于中枢神经以抑制食欲的机理不同,外周减肥药奥利司他通过阻止食物中的脂肪水解,减少人体的热量摄入,一度成为临床医生公认的较为安全的减肥产品。
“奥利司他在大城市的白领人群中卖得特别好,虽然当时卖不过曲美,但是市场也一直很稳定。”上述分销商告诉本报。
作为瑞士罗氏公司研发的减肥药物,奥利司他(中国商品名“赛尼可”)上市后每年为罗氏药业带来亿元的销售额,到目前为止,全球累计销售超过50亿瑞士法郎。
数字显示,罗氏每年在全球推广赛尼可的费用超过了3亿美元;在中国,赛尼可市场推广费用的50%以上用在了医院方面,形式主要是开学术会议和建立肥胖门诊。
但2010年,曲美退市本应腾出的市场空间并没有给赛尼可带来太久的欢乐,一纸安全通告将赛尼可同样推入了市场的下行周期。
2011年3月4日,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关注奥利司他安全性问题”的告示:宣布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发现有关奥利司他的病例报告120余例,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便秘、腹痛、腹泻、头晕、月经紊乱、皮疹等,以及一些罕见过敏反应。
而结合此前美国FDA已警告其存在可能引起严重肝损害的风险,以及罗氏随后剥离非处方药市场等因素,赛尼可在中国的销售逐渐下滑,直至最后彻底从市场上消失。
尽管2011年4月,重庆植恩的奥利司他仿制药“雅塑”成为退市风潮后唯一获批的非处方药产品,但由于此前诸多产品的安全性问题造成的市场信心下降,以及营销投入等多方面问题,始终无法在市场上形成主导地位。
“需求旺盛、商机巨大、产品过少甚至无法形成充分市场竞争,”上海桑迪营销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官张继明曾向本报表示,“这一市场规模和前景都很大,但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准确定位,同时还要和各类保健品区别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