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iPhone、iPad等产品,人们便会联想到最具创新精神的苹果,但不可否认,随着公民道德意识的增强,眼下提及iPhone,亦会骤然想起代工巨头富士康。
血汗工厂、雇佣童工、污染、爆炸,供应商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加上了苹果的印记。迫于外界的压力,近日,苹果公布了长达27页的2012年度“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首度披露了全球供应商名单,并承诺调查违规用工行为。
面对这份责任报告的公开,苹果获得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然而,在得到更多“敢于承担责任”的肯定声中,更多的是对苹果一心压缩成本而对供应商不良行为熟视无睹的质疑和指责。
血汗工厂内幕被揭发苹果陷公关灾难
风水轮流转,如果说当初的微软和IBM曾因垄断和血汗工厂而遭受攻击,那么,现在如日中天、创造足以令竞争对手艳羡的营收业绩的苹果亦尝到了苦果。
近日,纽约时报网络版公开撰文称,过去10年苹果成为全球最具成功企业,但背后却是许多中国劳工的血汗辛苦,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雇主压榨员工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其在中国的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城”里有23万名工人,其中很多人每周工作六天,而且通常在车间里一呆就是12个小时。四分之一的富士康工人生活在工厂的厂区内,很多人每天的收入低于17美元。
据透露,目前苹果在美国拥有43000名雇员,在海外则有20000人。谈及苹果生产线为何转移至其他国家,不仅由于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事实上,工人更加灵活、勤勉,工作技能也更加出色,这些优点远远超过了美国本土的工厂和工人。
文中举例称,有一次,距离iPhone上市仅有数周时间,苹果却需要修改设计方案,而他们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中国的一家工厂身上。苹果重新设计了iPhone的显示屏,组装生产线不得不大幅调整。临近午夜,新的显示屏运到了工厂。一个工头立即从工厂宿舍里叫醒了8000名工人,并给每个人发放一袋饼干和一杯茶水。所有人在半小时内走上工位,开始安装这些玻璃显示屏,每个班次长达12小时。在96小时内,这家工厂每天生产超过10000部iPhone。
对此,苹果一位前高管称,他们的速度和灵活性令人惊叹,美国没有任何一家工厂能够与之媲美。
去年,苹果的每名雇员创造了超过40万美元的利润,这一数字超过了高盛、埃克森美孚和谷歌。血汗工厂的低成本与为苹果贡献的巨额利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纽约日报》所质疑,消费者是否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苹果?
新闻网站主编、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表示,苹果公司目前正遭遇一场公关灾难,继纽约时报头版发表其其血汗工厂的报道之后,美国媒体开始陆续报道其负面消息,甚至有抵制其iPad和iPhone产品的声音出现。其全球229家代工厂中有62%没有遵守苹果公司每周最高60小时工作时间的既定政策,有三分之一产出有毒废料,这些数据对苹果的形象是沉重打击。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苹果已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虽已采取改善措施,但其形象还是因合作供应商不断传出血汗工厂丑闻而屡屡遭受打击。
苹果被盯梢是树大招风?
苹果首度公开供应商名单似乎却并不被“领情”,反而因此招来更多批评与非议,对此,苹果CEO库克回应称:“我们不会、也从未对我们的供应链问题坐视不管或视而不见。在此事上,我向你们作出承诺”,“任何有关我们漠不关心的说法都很明显是错误的,是对我们的无礼冒犯。”他指出:“在率领整个行业采取这一措施的问题上,苹果所处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苹果2012第一财季收入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而这骄人的战绩是建立在类似富士康这般血汗工厂基础上,这着实让国人反感,甚至有网友已经表态绝不购买苹果产品。然而,纵观整个事件,抵制苹果的呼声果真能大范围被相应?而步《新闻周刊》、《福布斯》、《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后尘,此般讨伐苹果是否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网友准经济学家:苹果的确是吸血鬼工厂。但是,你光抵制苹果产品,没有销量,工人拿什么吃饭呢?到时候连工作都没有!而且现在美国已经打算将大批制造业搬回去,在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到时候这些剩余劳动力怎么办呢?而且中国制造业的利润都很低,工人工资都不怎么高,福利不好,工作强度却很大,环境也差,这是普遍现象,不只是苹果代工厂而已!先想想怎么改变制造业大国的悲惨现状吧!
网友clth:第一,工厂违法、血汗,那首先应该是工厂所在地的政府与法律的事情;其次,苹果是最差的吗?还是相对算好的?不弄清楚全行业状况,只声讨一个,有失公平;第三,环境的改变,确实需要法律和舆论共同努力,苹果最有影响力,被典型了!如果苹果能做出表率,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消费者还是会有自己的钞票投票的!
业内分析认为,苹果难以洗脱责任,但抵制苹果并非根本解决问题之良策,这与中国特殊的国情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凭心而论,其他品牌在中国的代工厂,工人福利和待遇或许还比不上富士康,从某种程度而言,“血汗工厂”在中国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苹果此次被拉出来批斗和其在市场上出色的表现不无关系。随着公众道德意识的增强,相关厂商与当地政府、法律机构等多方都应对此加以重视,做到真正体恤供应商基层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