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开工建设、2005年底入住的房子,主体墙就裂开大口子,可以插进手掌。这样的房有谁敢住呢?
农民联排别墅 惊现幢幢危楼
8月30日,记者根据市民张先生向《阳光重庆》的投诉,在九龙坡区走马镇大石农民新村调查发现,这片联排别墅式的失地农民安置房惊现“脆脆楼”。去年,拆除了一幢,还有一幢也即将拆除。
政府为农民建别墅
据了解,九龙坡区走马镇大石农民新村是某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后的一个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点。该工程占地12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安置失地农民210多户。
走马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牟应贵,当时任镇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这项工程建设。8月30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安置过程中,九龙坡区委、区政府希望借势把这个安置点建设成重庆一流的农民新村,作为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因此,设计就是按照联排别墅的格局设计,房前屋后都是花园绿地。除部分是两楼一底外,基本上都是分户按照一楼一底的格局布局。开工前,还专门组织失地农民代表到广安去参观。大家都希望建成邓小平家乡那样的农民新村。
据牟应贵透露,这项工程总投资5000多万,镇政府为之负债2000多万元。建成后成本价为每平方米500多元,然后以每平方米350元的价格卖给失地农民的。农民新村是2004年9月开建,2005年12月陆续入住的。
裂缝严重没人敢住
“这幢房子是李正芬的,她在这个新村有两套房子,这套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就没敢接手!”记者刚走进大石农民新村,就被居民拉着去看一幢即将被拆除的“脆脆楼”。
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的别墅式住宅,前后的门都敞开着。房前屋后的花园都长满了杂草。一楼进门就看见一道从上而下的裂缝,足足有1米多长。裂缝的宽度大约2厘米,屋内可以通过缝隙看到屋外的光亮。
记者小心翼翼地沿楼梯拾级而上,楼上的一幕让大家吓出一身冷汗。沿客厅纵向的一道口子贯通整幢楼,几根承重梁的端头几近悬空。靠窗的一侧,墙上的裂缝足足可以插进手掌。
邻居李家华告诉记者:“我家楼上的地板砖都是被拉裂的。镇政府派人来修了几次,修好没几天又被拉开。”
一幢危楼已被拆除
“这是安置给杨永华的房子,还没有搬进屋就成了危房。群众反映大了,镇政府就把这幢房子拆了。”市民张先生说。顺着张先生手指的方向看去,这里已经成了一块光坝坝。
张先生说:“当时这房子的口子开得太大了,比李正芬那房子的裂缝大得多。看到就要垮了,去年镇政府就派人拆了。”
记者随机走进十多家农民安置房,大大小小的裂缝随处可见,墙上因漏水留下的水渍比比皆是。
走马镇纪委书记周德芬承认:“有些房子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当时因为赶工期。去年,镇政府委托重庆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对房子进行了鉴定后,又请建筑加固公司对其中的一些房子进行了加固处理。”
每平方米造价不到350元
8月30日,记者在牟应贵那里看到了这项工程的建设施工合同。这份由镇长罗吉代表走马镇镇政府签订的合同载明:甲方(建设发包方)为九龙坡区走马镇人民政府,乙方(工程施工方)为重庆上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三级施工资质),由重庆中泰监理公司田树华全面监理。
记者注意到,这项工程的成本价并不是牟应贵前面所说的每平方米500多元。该工程合同明确约定:承包方式是包工包料,合同价格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48.96元包干。约定合同工期从2004年9月1日起5个月完工(遇雨天工期顺延)。
据悉,工程竣工验收,就是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自己做的,没有经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目前,除了通过宅基地流转,拿到国土手续外,其他手续正在办理中。 本版文 本报记者 赵君辉 实习生 陈赟赟
官员回应:
“房子质量算好的,裂缝漏水很正常”
8月30日,记者采访了走马镇人大代表团主席牟应贵。当年,他担任走马镇党委副书记,负责大石农民新村农房建设工程。
“这批房子质量是最好的”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负责这项工程的?
牟应贵:工程的基础部分是原副镇长李德进负责的,我是上升部分才接手负责这项工程的。
记者:走马镇镇政府作为这项工程的建设发包方,现场是谁在负责工程质量把关?
牟应贵:甲方现场代表叫李小波。他是由镇政府聘请的临时人员。
记者:平心而论,你对这批安置房的工程质量如何评价?
牟应贵:总体来看,在这批安置房中,大石这批房子质量是最好的。金凤镇的安置房质量比大石还要差些。这个修房子,裂点缝,漏点水很正常。有这样大的面,几幢房子开裂,也不会垮下来。自己修房子,也难免会出现这些问题嘛!
记者:据说房子建好后就因质量拆除一幢,而且现在还有一幢不能住人?
牟应贵:第一幢被拆除的是居民杨永华家的安置房,后来重修了一幢还给他。最近还要拆除一幢不能住人的房子。
“农民赚了钱,还不满足”
记者:房子拆除后,损失由谁负责?
牟应贵:施工单位。因为这两套房子是他们的建筑废品,与我们没有关系,镇政府是没有掏钱的。
记者:镇政府委托了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进行了鉴定,如何下的结论?
牟应贵:去年,请他们来看了一下。专家们都觉得没有工程质量问题,也没有出书面报告,因为一出报告就要钱。
记者:这项工程建设是否实现了政府当初的美好愿望?
牟应贵:镇政府虽然为之欠债2000多万元,但费力不讨好。有点点质量问题,这些农民就来找镇政府。我认为,这些农民总体上是赚了钱的,他们买成每平方米350元,现在要卖每平方米800—900元了。赚了钱,他们还是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