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极“酱油门”四大悬疑
在舆论与民意的追问之下,工业盐水酱油的脉络越来越清晰,但时至今日,仍有四大悬疑未决,而能否廓清这四大悬疑,对于“越来越受伤”的食品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我是路过打酱油的”,这句网络用语常常用来形容网友的淡定,但近期的工业盐水酱油事件,却使这种轻松的调侃变得沉重了起来。
6月,佛山威极“酱油门”继续向纵深发展。据媒体最新报道,工业盐水酱油事件中,除始作俑者威极公司,东莞祥兴隆、佛山敦美味和开平家常用三家调味企业涉嫌经销威极半成品“工业盐水酱油”,并加工成酱油销售;开平亿华达、珠海宝门、珠海康富来和中山万人迷等4家调味品企业,也被官方曝出涉嫌使用了威极问题酱油作为原料生产,至此,包括威极公司在内,涉案企业增至8家。
悬疑一:1300吨工业盐水酱油去向不明
工业盐水酱油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是因为将工业盐作食品加工用盐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按相关规定,严禁将工业盐作食盐销售,严禁食品加工企业将该工业盐用于食品加工腌制,“危害公共安全”。
为了公共安全,工业盐水酱油半成品及成品究竟流向何处显然十分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哪些目标群体将是受害者或潜在的受害者。但从现有的公开信息来看,这方面的内容虽“基本查明”,但透露给公众的还有些泛泛化,语焉不详。
据报道,经广东省质监局、公安、盐业总公司等联合调查,去年12月到今年3月份,威极公司一共使用了760多吨工业盐水生产了1300多吨天然油。这些酱油半成品的一部分,威极公司自己用来加工酱油,另一部分则作为中间产品原料,销往佛山、东莞、开平等地的一些调味品厂。随后,“销往佛山、东莞、开平等地的一些调味品厂”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官方通报,包括威极公司在内,涉案企业增至8家。
按官方说法,威极公司线下的瓶装问题酱油,“绝大多数已经流入了江门、东莞等城乡低端卖场中。问题是,究竟流入了哪些低端卖场,是否已做了下架等紧急处置措施,目前未知。
6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称,广东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使用工业盐水加工酱油,其原料来源和产品流向已基本查明,部分产品流入到深圳、广州、北京等地的一些知名餐饮单位,但遗憾的是,报道中未提及相关“知名餐饮单位”的具体名称。
据新快报报道,佛山市通报了威极公司的7个线下企业之后,记者迅速在佛山、珠海、江门、中山、东莞等地展开调查,发现各地质监部门均已对使用威极半成品酱油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查处。但许多企业生产的酱油已经销售出厂,问题酱油流向覆盖全国各地。
其中,佛山高明敦美味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蚝油、水解植物蛋白质(分解油)等半成品,产品销往江门、广州等地;中山“万人迷”涉嫌用威极公司的半成品制造问题酱油30多吨,产品全部销往外省,主要销往江苏、河南、浙江等地;宝门公司购入“威极问题酱油半成品”25.78吨,已作为原料使用5.8吨,生产了20吨散装酱油,销售范围为在珠海斗门的餐饮企业;康富来公司购入“威极问题酱油半成品”18.68吨,生产酱油成品32623瓶,产品主要流向珠海和韶关;江门“家常用”公司从威极公司先后购入问题半成品酱油40多吨。目前已加工成60多吨成品酱油发往阳江、湛江、茂名及安徽滁州、广西合浦等地,共2000多件成品酱油(每件6支),其中不少流入各大商场超市;开平亿华达调味厂购入威极公司24吨半成品酱油,用味精、防腐剂等进行加工,制作成成品酱油后,运往江门各大商场超市。
或许,媒体披露的信息已尽可能详细,但对于和消费者“亲密接触”的销售终端究竟是哪些单位,终端又做了哪些处理,并未能公布于众,这不能不是个缺憾。
悬疑二:威极与海天究竟有无关系?
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威极公司与知名调味品企业海天的关系依然是一大悬疑。
5月24日,“酱油门”刚刚曝出时,因涉案企业名称“威极”与海天公司旗下知名产品“海天威极生抽”相同,引起众多网友猜测:涉案公司与海天公司有关,“或为海天的子公司”等。海天第一反应是极力撇清自己——当日,海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涉案公司和海天没有任何关联,海天从未委托涉案公司生产任何产品。
6月初,海天公司起诉威极公司“侵害商标权”,海天公司起诉书提出,海天方面要求威极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停止继续实施不正当竞争,并且办理相应的工商登记变更手续。也就是说,威极公司不能再使用“威极”作为其公司名。其次,海天要求威极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刊登道歉声明,消除影响。另外,海天要求威极赔偿1000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威极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经成立,海天何以此时才提出上诉?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海天公司董秘兼品牌总监张欣对此解释称:“该公司太小了,一年营业额只有500万,公司此前从未发现该公司的存在。”
而事实上,海天公司此前对威极公司一无所知很难让人信服。有媒体曾从威极公司的工人以及当地居民处获悉威极公司为海天公司贴牌生产酱油,不过海天公司予以否认,并称公司从未与其有过任何接触。不仅如此,海天公司在高明市的生产厂区与威极公司距离仅两公里,海天公司高明厂区2008年建成,佛山威极厂1997年就已经成立,两公司厂区近距离存在至少四年。此外两公司还曾同时出现在当地媒体的同一篇报道中。
因此,海天公司从不知有威极公司存在的说法令人质疑。
海天起诉威极会不会是上演的一出“苦肉计”,自然不能妄下结论。遗憾的是,相关权威部门对此一直没有明确说法。
有业内专家轻描淡写地用“品牌管控失职”来看待海天与威极的关系,无疑是“举重若轻”了。需要指出的是,“酱油门”是否牵涉海天之所以异常重要,是因为海天是酱油等调味品的知名龙头企业,其是否涉案,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工业盐水加工酱油是否是业内的“潜规则”。如果海天和此案真正并无关联,那么这些为了压低成本而罔顾民众的生命安全、制造可能致癌的酱油的无良企业的违规之举可能只是个案,但如果海天涉案,则说明工业盐水酱油很可能已是业内的潜规则。此前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乃至工业明胶事件无不昭示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