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这几天可谓喜忧参半,虽然刚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百强榜单上稳坐卖场类企业头把交椅,紧接着却被曝出大润发吉林松原店涉嫌出售假酒,相关商品已被查封。
《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多方采访后获悉,假酒风波的背后,折射出卖场缺乏检测机制、经销商鱼龙混杂、酒类生产厂家或有违规生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产业链者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次货、假货流入市场。
谁的假酒?
日前,吉林松原市陕西白水杜康经销商贾君向媒体爆料称,大润发吉林松原店因涉嫌出售假酒(假冒白水杜康)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封。当地工商部门查封了1000多瓶假酒,涉及金额大约3万~5万元。目前白水杜康的假酒已经遍布东北三省,年销售额初步估计已经达亿元。以大润发为例,一个品种的白水杜康酒一天在一家大润发门店内能卖400多瓶,一天约8000多元销售额,一年约300万元销售额,以大润发在东北当地有18家门店计算,每年约有5000多万元销售额。
贾君指出,之前陕西白水杜康确实授权过当地经销商3款酒的商标使用权,但是大润发卖的超过了几十款,有偷梁换柱的嫌疑。除了查处的上述一家门店之外,大润发在东北其余的门店还在继续出售这种涉嫌假冒的白水杜康白酒。
记者昨日联系到大润发,其内部人员透露,这家涉嫌售卖假酒的门店还在正常营业,对于该事件公司正在调查中。但有一点大润发十分确定,大润发本身根本没有酒类生产厂,既然没有货源,那就不可能“偷梁换柱”。
“我们处理这些事件有个公司流程,首先会对涉嫌商品下架,随后进行调查,若经查后无问题则恢复销售,若有问题则追溯问题源头,并追究责任。我们与经销商都有签约,假如证实是经销商提供的货品有假,则会扣除相应货款并追究对方赔偿责任。”上述人员表示。
供应链监管难
记者辗转采访了上海和东北地区的数家酒类经销商后了解到,酒类商品在卖场渠道的销售链条涉及到酒厂、经销商和卖场,首先是酒厂生产酒,然后将货给到经销商,随后经过经销商发货给卖场。
“酒厂是第一个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假如是正当酒类品牌公司的直接工厂,一般不会有问题,但很多品牌公司现在都采取贴牌生产,那些贴牌代工厂是有合约期和限制品类生产的,不少工厂看到热销酒,就会超期或超品类生产,这就会出现次货或假货。当商品给到经销商时,经销商环节也会有问题,目前酒类经销商大多以区域划分,所以全国性卖场门店内同一品牌的酒其实背后来自不同的经销商,经销商有优劣之分,劣质经销商会将假酒次酒混在正品内销售。”一位在酒业经销领域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经销商告诉记者。
据东北当地一些经销商反映,由于东北人喜好喝白酒,因此大众化的白水杜康是热销品,故而很多不正规的经销商纷纷杀入市场牟利,这些经销商时常将假酒次酒带入销售终端,但由于假冒伪劣产品价格低,因此市场上会出现“次品假货驱逐优质品”的荒谬景象。
记者采访了解到,所有卖场,包括家乐福、沃尔玛、欧尚、大润发等对于商品一般都无法全部检测,需知一个门店内至少4万种商品,一种商品有至少10项检测指标,检测一项指标的成本大约2000元,巨大的检测成本是零售商不可能负担的,所以卖场企业都采取检查经销商、供应商各类证照,只要证照齐全就核准入货。此次大润发也是这样操作。
“在海外,只要证照齐全,一般都是正品,但在中国市场,有太多伪劣商品,即便供应商证照齐全,只能说明其手续完整,并不100%代表其货品一定没有问题。超市最多做抽样检查,不可能对数万种商品一包包检查,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很可能流入卖场。另外,供应商有时会真货假货混搭。”曾经历过假冒商品投诉的一位外资卖场店长张明(化名)坦言。
大润发表示会追查到底。上述超过20年经验的酒类经销商分析,追溯是必需的,卖场需提供随附单和批号追溯,但不排除最终查不到货源的可能,届时卖场会面临被查封的危机,而经销商也由于提前给生产厂支付了货款,自己又拿不到卖场销售款而陷入经济危机。
“除了产业链漏洞,卖场企业发展过快也是这几年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结症。”时富金融分析师廉波指出,大润发2007年到2010年都保持年开新店10多家到20多家的速度,但去年其突然提速,年开新店42家,快速扩张后管控难度加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大润发分为华东、东北、华中等五大区域,由于门店众多,且其一直推崇本地化运作,各个区域都有独立采购权,此举的优势在于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客户需求,但问题在于地方性的采购会使总部对区域内采购的监管力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