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正在多媒体教室内上课。记者 郑诚 实习生 陈丽霞
佛山江州福宁小学,一所民办的外来工子弟学校,位于禅城区红路直街67号。最近这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一所启智学校搬进了福宁小学的校园内,两校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随着启智学校不断挤占其空间,福宁小学面临“消失”的局面。
其实,这已经是福宁小学第二次遭遇教育部门“逼迁”了。有律师表示,福宁小学如果“消失”,肯定不合法。记者调查后发现,佛山外来工子弟小学现状令人担忧,办学资金不足,缺乏政府扶持,学生和老师都在流失。
令人奇怪的是,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虽然叫苦连天,但几乎每个民办学校的办学者都挣了大钱,拥有别墅、小孩留洋的现象很普遍。
办学路:企业家摸着石头过河
福宁小学的现任董事长徐爱华来自梅州。1984年他在广州经营粮油生意,生意如火如荼,可面对孩子入学问题却犯了难。他带着已到上学年龄的儿子,拜访了数家广州公办小学,均遭到拒绝,后来在熟人介绍下,好不容易进了某大学的附属小学。“我还算是有点钱,那些同我一样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是无可奈何。” 徐爱华感慨道。
1998年夏,民办教育法出台,鼓励企业家及个人出资设立民办学校,以解决外来工子弟就学难问题。当时手头较为富裕的徐爱华一口气投了近60万元,在广州荔湾区桥中街坦尾村圈了一块地,与当地村委合作建起了当地第一家民办小学。
“没有设备,我们就买;买不起,就先租着用;没有办学经验,就聘请退休的校长来管理。” 徐爱华称,他的办学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此后几年,徐爱华转战佛山,先后再开办了佛山市江州小学、东三小学、以及福宁小学三所民办小学。
腾地方:被迫无奈搬迁过一次
“这四所民办小学中,福宁小学命途最为多舛。”徐爱华透露,2009年,由于禅城区东华里片区改造,建新路小学(公办小学)整体搬迁至福宁小学原址,福宁小学只能搬迁至它处。
“民办小学向来是‘捡来的孩子不受疼’,上级让我们搬走腾位给公办小学,我们除了服从,别无选择。”福宁小学的老师刘绪平告诉记者,当时学校搬迁后,流失了近10%的学生,很多孩子由于上学路远、父母没空接送等原因,不得已被父母直接送回老家读书。
“初来这里,房子已被鉴定为危房,教室里的桌椅已破烂不堪,学校董事投入80多万元,全面修缮翻新了学校。”福宁小学校长彭瑞京告诉记者。
陷绝境:找不到新址就“消失”
今年5月17日,一份来自禅城区教育局的文件通知下发至福宁小学,对其办学问题进行了回复。两套解决方案摆在徐爱华面前:方案一,福宁小学从今年9月份起停止招收一年级学生,先腾出4间教室和2间办公室给启智学校,并原则上于2013年7月终止办学。方案二,福宁小学的董事全权负责寻找学校新校址,并着手搬迁一事。
“这就是所谓的‘或搬迁或消失’。”徐爱华近日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说是“两套方案”,福宁小学其实已被逼上绝路。
“民办小学不好办,租用办学场地更是难中难。”校董事长徐爱华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天为搬迁新校址的事忙得焦头烂额,“看遍了附近区域,就是没找到一块合适的地方。”
律师称:福宁小学可拒绝迁走
建立启智学校,为何偏偏选择“逼走”福宁小学?记者了解到,原因之一是因为福宁小学所在物业属于区教育局。
禅城区教育局在给羊城晚报记者的回复中称,福宁小学是租用佛山五小原校址办起来的民办学校,现由区政府首期投入50万元,改建成特殊教育学校,预计明年投入760万元对学校进行重修。教育局已与福宁小学办学者协商,提前解除校舍租用合约,并由教育部门协助安排在校学生的分流就读问题。
不过,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永平认为,从合同法的角度看,如果学校未出现违规行为或合同中没有列明可以提前解约,那么教育局与学校提前解约就是不合法的。“教育局作为行政部门,有教育事业的行政管辖权力,但不能干涉合同的履行。”朱永平说,福宁小学可以拒绝执行。(记者 郑诚 徐浪 实习生 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