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市(北京)校园附近的小商店里大量摆卖着各种廉价袋装小食品,牛板筋、牛肉干、鹌鹑蛋、豆腐干、果味型饮料……每袋多为5毛钱或1元钱,而这些袋装小食品在正规商场、超市基本见不到。尽管这些小食品在外包装上注明了完整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及QS认证标志等,但印刷模糊粗糙,有关厂家信息无法“对号入座”,小食品的身份令人生疑。
上周央视曝光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后,记者昨天又进行了探访,发现“五毛食品”依然包围着学校。
踩点
潘家园东里“林林综合超市”
色彩诱人成分复杂
“小孩儿都爱买这个”,在潘家园东里的“林林综合超市”,入口处的铁架子上摆了好多小零食:水晶糖、酸梅糖、果冻等种类不少,都是巴掌大的包装,5毛钱一袋。这家超市正对着一所小学校,午休和放学经常有小学生来买零食吃。
记者随便买了两袋糖果仔细研究,发现在包装上的配料表里,除了白砂糖、浓缩香精、增稠剂之外,还附有大量色素如果绿、葡萄紫、诱惑红、亮蓝等,营养全无但色彩缤纷,难怪在小孩子们中大为流行。
平乐园附近小市场
“恋爱糖果”名字很早熟
家住平乐园附近的臧女士前几天在10岁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两袋“恋爱糖”,女儿说“这是班里男生送的”,令臧女士哭笑不得。“一袋糖果的名字都起得这么早熟,对孩子能有什么好影响?”
这种“恋爱糖”包装上印着一对拥抱着的年轻男女,并有“谢谢你的爱”、“爱·给·力”一类字样。臧女士的女儿却说,“这没啥可大惊小怪的”,学校边上有个社区市场,同学们经常去里面买零嘴吃,这种小零食约5到8角钱一袋,有些包装更简陋的酸梅片、果冻才一两角钱。
小市场里还有些包装简陋的豆腐干、麻辣脆鸡肉块、果冻等,只印着企业名字,连厂址和生产日期都没有,更不要说食品“QS”标识了。
万柳社区蜂鸟超市
饮料装在塑料手枪里
蜂鸟超市对面是中关村三小,每当放学时,店里瞬间就会挤满叽叽喳喳的学生。
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最靠里的架子上集中了一批“1元食品”,多以各式糖果、“果味型饮料”居多。有些食品外包装上尽管有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QS标识等,但印刷模糊。
一种叫“马良神笔”的饮料,做成一支笔的形状,里面的“透明水”不知道是什么。还有一种“小水枪”,里面灌满了“水”,产品上没有任何标注,只有“今正旺”几个字,记者开始以为是玩具,问了店主才知道原来里面是喝的饮料。
追查
加上添加剂面粉变牛肉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廉价的写着鸡肉、牛肉、羊肉等字样的麻辣食品,配料中根本没有肉,全都是面粉和各类添加剂。
业内人士说,面粉加上各类添加剂,“口味再放重点儿”,面粉就华丽转身变成了各类麻辣肉,而这些热销的麻辣食品在包装上有的只有厂家,不见生产地址、生产日期,更不要说QS标志。
调味面制品、果味型饮料等这类食品本身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就是针对儿童。因此价钱非常便宜,虽然只要几毛钱或1元钱,但利润非常可观。“食品的原料和加工成本很低,卖价也就比正规食品要低很多”,据业内透露“最少有20%到30%的利润空间”。
此类小食品很多都是城郊的小作坊制作加工后直接销往学校周边的食品店,“不供给大超市”。因为进大超市价钱贵,还有其他费用问题;它的包装在超市也过不了关。
三无食品披着合法外衣
“当然都是正规厂家的货,你看这不印着电话地址,还有QS标呢”,在农光里一社区市场,摆摊批发零食的老板指着几款零食上的QS标识给记者看,但记者注意到,有些证号只有10位,而正规的QS码应有12位,每4位一空格。
记者选择了两家标称“广东省潮安县胡氏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和“潮安县日新工贸有限公司”的零食,分别拨打上面印的联系电话,结果一个号码是空号,另一家匆忙说“你联系当地代理商吧”就挂断了电话。
记者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平台查询,发现搜索到的这两个厂家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与零食包装上所印的QS编号完全不同,联系电话也和企业在官网上提供的不相符。
业内介绍,有些黑作坊假冒生产的小食品从外包装上一般看不出任何问题。从工商部门以往的查处情况来看,出自黑作坊的小食品往往会在外包装上盗用合法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QS认证标志等,使其具有更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