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品牌周|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塑中国能源产业品牌价值

2024-05-13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5月9日,在“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4)”(以下简称“2024能源品牌周”)举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将重塑中国能源产业品牌价值”专题会上,能源品牌领域专家及能源企业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提升能源产业品牌价值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

\

  国家能源集团巡视组副组长、央企品牌战略专家李永生,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金融总监邱艾松,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氢新能”)董事长周明强,阳光电源中国区解决方案副总经理李灿林,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常务副主任周志明,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发展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牟思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务品牌传播中心主任宫月晴,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林海双碳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建华,中国经济出版社融合出版总监杨莹等专家和嘉宾就能源产业品牌建设、氢能产业品牌价值、光伏产业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专题会由国合洲际能源研究院院长王进主持。

  专题会上,《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分析报告》作为能源产业成果之一,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发展分会和中国经济出版社联合发布,旨在深入剖析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本书作者代表牟思南介绍,《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分析报告》的编写与发布,标志着我们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本书基于大量案例研究,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于能源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意识、优化品牌建设措施,推动我国建设能源强国、品牌强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她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已经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李永生表示,新质生产力正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现在,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时期,也是重塑中国能源企业品牌价值的最佳时期。他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能源品牌建设,将会带来“三个增加”和“五个延展”。同时,品牌建设还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新与质的倍增器。

  氢能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氢能产业的品牌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上,更在于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周明强表示,自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发展进入快车道。为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快速落地,实现低碳、低成本、商业化应用,中氢新能针对氢能两轮车、三轮、低速车和专用车,推出了“城市氢能运营服务策略”,并在城市中布设制氢、加氢、储氢、用氢网点,打通城市氢能小循环,以市场为抓手拉动产业链条大循环。

  储能技术作为能源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灿林介绍,行业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全球工商业储能装机15GWh,增长85%。随着中国峰谷价差拉大、系统成本下跌等因素作用,我国今年工商业储能市场装机量有望增长至9GWh,占全球市场容量60%。随着未来系统成本及施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具备投资价值,工商储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光伏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技术创新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寒冬期”中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邱艾松认为,光伏行业兼具周期性与成长性。过去20年,受政策影响需求、技术迭代、供应链扩产周期时间不匹配等影响,光伏行业呈现出产业链价格、产能及盈利呈周期性规律波动。他预测,随着P型电池平均转换效率接近24.5%理论转化效率的极限,新一轮的光伏电池技术迭代拉开序幕。

  当前,我国能源产业正在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着品牌国际传播、国际市场对中国能源品牌认知度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宫月晴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能源品牌的国际传播是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辟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中国形象的有效路径。中国能源企业要讲好“中国故事”,她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要重视官网传播体系建构路径;二是要借力本地公司提升传播效率;三是要推动旗舰项目活化品牌故事。

\

  王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我国优秀的能源企业往往技术领先,但是技术做得很强并不一定品牌影响力强。能源行业龙头企业作为行业领导者,一方面要聚焦聚力聚势,把产品做精做透,把绿色能源勘探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的每个环节做到精品,在全球就有较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社区、媒体等做好沟通互动,讲好能源企业的故事,讲好中国能源产业故事,为助力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