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

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抓手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2023-03-24   中国质量报      点击:

  文/李本军 中国质量报刊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抓好《纲要》重点任务贯彻落实,确保实现2025、2035两阶段目标,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广大质量工作者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质量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自觉性。

  1.建设质量强国是我国将长期坚持的党和国家重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纲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这就再次确定了质量强国是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显示建设质量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强国战略首次成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质量总体水平、三个转变推进、国家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完善提升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纲要》规划了2025、2035两阶段目标,显示我国将长期坚持质量强国战略不动摇。

  2.建设质量强国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质量领域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大反复强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都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质量强国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建设质量强国。经济发展在量的积累到达一定阶段以后,必须转向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结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质量强国正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结合点。

  质量强国是新发展理念的鲜明载体,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要建设质量强国。新理念中,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不讲创新,不讲协调,不讲绿色,不讲开放,不讲共享,就不可能建成质量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正是新理念的鲜明载体。

  质量强国是新发展格局的贯通节点,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建设质量强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质量强国的应有之义,只有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了,国内大循环才能更加畅通,参加国际大循环才更有竞争力。质量强国着力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扩大内需战略,正是供给侧、消费侧贯通关键。

  3.质量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由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文化强国、农业强国、网络强国、航天强国等一个个强国综合集成,质量强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现代化强国的产品、工程、服务质量都很强,这充分说明质量强国是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撑。

  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是质量强国战略的中长期规划施工图,必须狠抓重要工作部署落实。

  1.反映质量水平的七个指标体系要继续稳步提升。根据《纲要》,反映质量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食品抽检合格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服务质量满意度七项。《纲要》指出,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质量获得感和满意度,必须久久为功提升质量,保持七项指标稳中有升。

  2.七项重大工程要加力纵深推进实施。《纲要》部署了区域质量发展示范工程、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升级工程、服务品质提升工程、中国品牌建设工程、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和质量安全监管筑堤工程7项重大工程,每个工程都有强烈的针对性,是建设质量强国的有效举措。必须把七项工程职责、任务、进度、验收等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加强推进督察。

  3.上百项质量创新举措要加快落地见效。《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据不完全统计,首次提出和继续完善的重要举措不下百项,比如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构建质量管理协同、质量资源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的质量发展良好生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质量披露制度,全覆盖质量、标准、品牌、专利等要素的融资增信体系,等等。这些举措有的需要工作创新,有的需要机制创新,有的需要理念创新,有的需要改革创新,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好的,都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落实见效。

  4.多个重要产业的产业链条要实现质量有效提升。《纲要》突出了产业链思维,提出要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打造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对按照产品、行业、区域、环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重要路径创新,要梳理若干个重要产品的产业链条,按照上述要求一个个产业链开展全链条质量提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5.“三个体系”建设要大力推进。《纲要》提出的2025目标中蕴含了三个体系,即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各个体系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支撑,既要分头推进,又要综合谋划。

  6.质量人才队伍要持续壮大。《纲要》提出“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数量更好适配现代质量管理需要”。从企业看,要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重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从监管看,要加强质量监管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专业化程度更高、善于运用法律、信用、智慧监管手段的监管人才队伍。从技术机构看,要加强培养诚实守信的质量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质量服务能力。从质量技术人才队伍从教育看,要着力培养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

  7.质量激励政策发挥好正向效应要进一步完善。《纲要》提出了一系列质量激励措施,部署建设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打造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创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这将对地方和企业有着巨大激励作用,必须要公正、公平、公开做好。但从需求看质量激励措施和政策还不够,就要结合实际创新更多质量激励措施,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

  8.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加快培育。《纲要》要求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三、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发挥好地方、部门、企业、民众四个积极性,质量强国共建共享。

  1.在质量强国建设中大力发挥地方积极性。以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等国家激励措施引导地方党委政府狠抓区域质量品牌、区域发展质量、区域产业质量,把质量高地建设成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集聚地、区域消费高地,使地方共享发展成果。

  2.在质量强国建设中大力发挥部门积极性。市场监管总局职责中明确“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市场监管部门要作表率和示范,但不能包打天下,还要善于运用质量强国、质量强省、质量强市的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本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共抓狠抓,把共建质量强国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布局,让质量强国建设的进展成为各部门共同的实绩。

  3.在质量强国建设中大力发挥企业积极性。企业既是质量主体,也是抓质量的受益者,要通过建设良好的质量环境和质量生态,鼓励引导企业视质量为生命,主动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标准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增强质量品牌发展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

  4.在质量强国建设中大力发挥民众积极性。民众既是质量强国的建设者更是高质量的享受者。只有全民质量素养大幅提高了,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实现和稳定。要把质量评价从供给端合格率评价转向消费端满意度评价,把质量好不好的评价权更多交给民众,让民众在愿消费中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