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

“捡漏”同时谨防“套路”

2022-06-24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今年‘6·18’,我发现购物车里好几件商品都是先涨价,再借着大促的由头限时满减,其实跟平时买差不了几块钱。”作为网购达人,菁菁今年却对电商大促期间“买买买”的热情似乎有所退却。

  优惠随意变动

  今年“6·18”,不少电商平台表示,简单消费,不用熬夜,不玩数学。有平台表示跨店满减“满300减50”。还有平台称,消费者不用再单独领券,即可直接下单享受“每满299减50”的优惠。

  记者发现,虽然有打折秒杀等机会,但穿插在系列活动之中,消费者难以判断什么时候才是“最低价”。另外,一些电商平台的打折力度并不大,有的商品甚至比平时还要贵一些。

  以某电商平台的一套护肤品为例,在6月10日预估到手价1390元,在6月15日变为1420元,价格隔三差五变化。对此,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可以放心下单,该产品在“6·18”期间有30天的保价服务,如果后续价格低于下单价,可以申请退差价。

  还有某电商平台同一商家出售的同一款滑板,6月15日的售价是301.5元,优惠后实际到手价238.07元;而6月20日的售价是335元,优惠后实际到手价280.17元。相隔仅5天,差价42.1元。

\

  售价飘忽不定

  “在购物车里,商品只有降价提醒,但涨价从来没有提醒过。”消费者张女士说道。

  记者观察发现,正如张女士所说,很多放入购物车的商品显示“比加入购物车时降××元”“直降××元”,但如涨价则不提醒。甚至有些商家的客服助手还会经常发消息,提醒消费者咨询过的商品“仅剩2件”,技术性“催促”消费者下单。

\

  针对电商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电商平台表示,“有些商品可能显示价格较高,但一定要看最终实付款,因为消费者在付款的过程中会有满减、优惠券等折扣,最终大促期间还是比平时便宜些。”

  治理价格欺诈

  为了规范经营者明码标价行为,预防和制止价格欺诈,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列举了七种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其中包括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该规定7月1日起施行。

  市场监管总局还明确,实际成交价格能够使消费者或者与其进行交易的其他经营者获得更大价格优惠,这种情况不属于价格欺诈。

  “6·18”大促不可否认肯定会有物美价廉的商品,但同时也是各种套路的高发季,消费者到底能不能捡到“漏”,还需多观察,多一些耐心。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