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精神鸦片”的说法对游戏行业来讲太沉重

2021-08-05    中国质量万里行    罗克研     点击:

一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在昨天发出之后,引起网络上轩然大波。

过去几十年,舆论场把很多行业定义为了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比如漫画,比如网吧,刊发报道的媒体13年前还把电视定义为了精神鸦片。

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游戏行业,不免让人担心。这个行业离普通人太近,离孩子太近,一旦有不好的影响,很难控制得住。2021年上半年,腾讯总计将70多款游戏推向市场,达到了平均2.5天一款游戏的速度。

于是乎,专家、媒体、游戏从业者、网友、家长们纷纷站出来各抒己见。

针锋相对的观点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讨论:网络游戏到底是不是“精神鸦片”?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对游戏产业的歧视?当今社会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娱乐?未成年的孩子们如何建立更好的价值观?

“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发文表示,游戏行业也该规范健康发展了!类似平台经济、校外学科培训一样。这些年游戏行业在资本和盈利的驱动下,越来越像精神鸦片。大人都很难不沉迷,更不用说孩子了,导致孩子过早近视、影响学习、宅在家里、性格异化、体质弱化。现在奥运夺冠的以女生居多。孩子的偶像越来越奶里奶气。未来应该通过一些措施,鼓励孩子增加体育锻炼、广泛阅读课外书、多交朋友、多接触大自然、多跟家人在一起、阳光硬朗些!让孩子的偶像不再是那些奶里奶气的小鲜肉,而是充满阳刚之气、责任感的男子汉! 毁掉孩子健康成长的钱,有责任的企业是不能赚的!

业内的游戏人士则吐槽的更为猛烈:“动不动就停发版号,勒令修改不良内容也就罢了。规则上,技术上,能做的大家都做了。那如果你的孩子能用你的脸和身份证突破国家防沉迷系统,甚至你的孩子能在你眼皮底下买5、6个手机,那需要反思的到底是马化腾、丁磊还是作为家长的你?”

有微博网友说:“王者荣耀是精神鸦片,说实话,不好吐槽,我觉得根源不是这款游戏,而是实名机制防沉迷机制的建设漏洞太多,以及我们在未成年人的课余时间,拿不出更好的娱乐方式,你不能因为未成年人爱玩游戏,不能因为父母没空带孩子玩其他的项目,不能因为游戏做的好,就说游戏错了,问题是在游戏本身吗。”

显而易见,舆论的焦点似乎已不是玩与不玩的选择题,其实关于对游戏的吐槽从来都没停止过。

妈妈们大都感触深刻,网上有的妈妈会吐槽:“我恨死手机游戏了,孩子一玩游戏,就爸妈都不认了,叫他吃饭都不答应,一玩就几个小时,放假的时候还黑白颠倒,你说不让他说吧,他就气得跳脚,大吵大闹,再这样下去我感觉他整个人都要毁了。”

不光是孩子,还有吐槽大人的:“我老公16年接触王者荣耀,一直到现在,跟中毒了一样,因为这个游戏吵了好多次架,我卸载了他又偷偷下载,还加了一个战队群,我发现之后退群了,又偷偷加回来,怕我再发现把战队群备注都改掉,改成某某车友2群……为了玩游戏耍尽心机手段!值完夜班,白天不睡觉,抱着手机玩!自己弄俩手机一个专门玩游戏,怕我打电话影响他发挥,直接开飞行!反正我也管不了,后面我也不管他了,玩吧,熬死了我也吃不多大亏!”

过去的十年里,游戏行业的口碑有好转。至少已经很久没听到,称其为“精神鸦片”的说法了。而电竞加入亚运会项目;不少国产游戏出口海外,游戏里中国文化的崛起,也在很多主流媒体上常常亮相,收获了不少赞赏。

有网友说:“没有手游还有电脑,没有电脑还有游戏机,没有游戏还有直播,人们总能找到娱乐的方式。合理管控是应该的,但想完全禁止,总不能停电吧。从早期的小说,流行歌曲,电视,电脑,到现在的手机,每个新生事物都说会毁掉年轻人,现在看不也好好的。”

风波还会持续,腾讯出台了“双减、双打、三提倡”七条新举措。对于游戏的监管仍在持续,可能初心都好的,一切为了孩子,大人们仍有不能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从玩中找到真正的价值和乐趣的东西才是重要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