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各式各样的网络综艺娱乐节目让观众应接不暇。消费者对于热门综艺节目的关注程度显然在不断上升。2014年被认为是自制网络综艺元年,2015年则是自制网络综艺爆发增长的一年。中国人的娱乐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从室内走向室外、走向商超。
分析指出,在线下实体百货行业受到电商冲击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娱乐产业反而对相关的购物、餐饮等等场景消费起到了带动作用,同时在消费大升级的趋势下人们的娱乐模式也在进行升级。掌握了消费话语权的中产阶级开始向往更丰富和更优质的精神生活,而经济下行时口红效应的出现也催生了消费品和文娱消费的增长。
2016年国内综艺节目市场, 整体呈现繁荣景象。不管是电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节目IP从购买模式、合作模式逐步调整为自我研发模式。而网络综艺在这一年表现尤为突出,节目的类型、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
根据《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视频网站推出已备案的网络综艺为618档,共计6637期,创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历史新高。该报告预测称在2017到2018年,网综数量会达到井喷式爆发。
娱乐能解决消费者的焦虑么?
很多消费者闲时喜欢看各类的综艺节目。
不久前,《奇葩说》落下帷幕,肖骁击败陈铭拿到第四季冠军。而在此前,马薇薇微博上怒怼姜思达,也让无数吃瓜群众觉得这吃相有点难看。有网友提出质疑,《奇葩说》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吗?
奇葩说把自己定位于一款主要面向中产阶层的娱乐节目消费的升级版:融娱乐性和说理性于一炉,既大众又小资,雅俗共赏。一个多小时的节目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无论如何对于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时间和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他为此付出的代价。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弹幕内容看来,《奇葩说》最大的用户群体和肥皂剧的用户群体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追求快餐娱乐的观众,快餐娱乐的特点,就是能快速消费,快速娱乐,不会留下什么思想负担。如果你觉得《奇葩说》真的在给你启迪,那么不好意思,其实你不是观众的大多数,大多数观众只是找点乐子而已。
消费者为何关注娱乐多过关注其他
吐槽成为现今消费者常常表达的一种方式。
像今年第一季度播出的《吐槽大会》,收官播放量总和超过14.5亿次,单期最高近2亿,这档由腾讯视频、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吐槽”脱口秀第一季表现不俗,被公认为“现象级”的喜剧脱口秀,成为腾讯视频开年颇具诚意的网综新作,固定嘉宾池子和李诞也火了一把。
如今被揣摩、被分析、被捧着的年轻人,最直接的原因无非是未来的消费能力,被看中的是钱。这些未来的中产阶级,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最近黄磊的 《深夜食堂》被网友吐槽的厉害,说抄袭的,说模仿的,说广告中插播剧情的各种难听声音比比皆是。
现今有一个明显的现象,自媒体对社会热点的捕捉,会放大一个私人事件的热度。
从去年里约王宝强离婚案的发酵到郭德纲师徒反目,这些私人甚至无聊的话题会成为主流。这丝毫不奇怪。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评论:“按理说这是私事,照理说,它不应该进入公众视野,进入公共领域,但它可以轻而易举在公共领域曝光,所以今天公和私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公共领域被大量的私人话题所占领。私人事件,一不小心就会被放大成一个公共事件。这两个还是算他们当事人,至少有一方主动曝光的。还有些当事人根本不想被知道,然后成为公共事件。”
许纪霖认为网络时代很容易发酵,甚至微博上一段个人的对话,最后成为一个公共事件,这个太容易了。凡是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事件,已经超出原来当事人的意义,一定被赋予更大更广泛的社会意义。那么问题就转化了,是停留在那些花边新闻里边?还是从这些私人事件观察到,挖掘出,提炼出一个更普遍的公共话题。如果能够提炼出来,也可看作是公众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
如果停留在花边新闻,那只是消费。现在有个说法,你不要消费谁。如果你不去思考它,一定是消费。因为它是你娱乐的对象,这叫消费。或者借这个事件你自我出名。但是当你严肃在思考,赋予它批判性和反思性解释的话,那就不是消费它了。
而是让一个孤独的、偶然的、特殊的、个别的事件里面,能够看出它更普遍的完整的意义。许纪霖说这个工作恰恰是知识分子和媒体要做的。
奇葩说决赛的辩题是:认真你就输了吗?
肖骁的持方是,认真你就不会输。在最后一分钟肖骁的反驳里,肖骁是这样说的:“陈铭刚刚说,因为人力有限,所以我们不要认真。但我反驳你,因为人力有限,所以我们才要更认真不是吗?陈铭说,他输给了他的女儿,可是在场的谁觉得他输了!他赢得了全场的尊重和他女儿的爱,他输了吗!面对你爱的人,你要认真。但是面对爱你的人,永远没有输赢!”
对于消费者来讲,或许就是这样。